
网约车反内卷,低价竞争只是表象 多地叫停“一口价”等无序竞争
针对网约车行业的反内卷现象,多地采取措施叫停无序竞争,如“一口价”等低价竞争行为只是表象,网约车行业需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和行业不稳定,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近期,多地政府主管部门对网约车平台进行约谈,旨在叫停“一口价”等低价无序竞争行为。7月以来,广东清远、河南开封、江西鹰潭等地纷纷采取行动,要求网约车平台停止低价竞争,保护驾驶员的合法利益。广州和宁波也采取了类似措施。
网约车低价竞争的问题早已显现。2023年,许多司机呼吁取消“一口价”,相关话题引发热议。乘客也反映了一些奇葩现象,如打车时遇到奇怪的答题要求或车内贴有额外收费告示。这些现象揭示了“一口价”模式带来的双重困境:既影响司机收益,又给乘客体验带来不确定性。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规范低价竞争是必要的。
然而,反内卷不仅仅是简单限制或叫停“一口价”。背后存在结构性原因。当前网约车行业供需失衡明显。截至今年5月,全国共有36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市场红利收窄。司机数量飙升至661.4万人,车辆超281万辆,较三年前翻倍,多地发布运力饱和预警。但用户规模稳定,订单量无明显增长。因此,一些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通过低价策略留住价格敏感型乘客。这种市场定价机制不应被一概否定。
对于乘客而言,“一口价”也有其合理性,价格透明且能规避绕路风险,满足部分消费者需求。若禁止低价单,可能打击乘客打车意愿,导致订单总量萎缩,司机收入未必提升。多地约谈平台的重点在于保障司机自愿选择权,不得将接单结果与考核强制挂钩。此举在乘客低价需求与司机收入保障之间寻求平衡,使司机依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乘客若坚持“一口价”则需接受更长等待时间。
更重要的是,“一口价”是否构成内卷或低于成本价倾销,关键在于定价机制本身。若设置明显低于成本价,则不合理且触及竞争红线。这提醒平台在定价上应有更合理标准。真正有效的反内卷必须超越对“低价单”的简单纠偏,迈向系统性治理。例如,司机长期诟病的平台抽佣比例过高,需要更透明合理的协商机制;派单算法的公平性也应成为监管重点。
随着市场发展,网约车服务标准也应更清晰。空调设置、车内卫生状况等基本服务细节,平台应建立合理引导与约束机制,而非将矛盾转嫁给司机与乘客。网约车涉及司机权益和社会就业,以及乘客出行需求。要实现良性发展,需精准拿捏效率与公平,并在司机、乘客与平台间构建包容、可持续的利益平衡机制,考验政府监管权与市场自治边界的合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