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科大批裁撤后,理科的消亡也开始了 价值迁移与职业重塑
随着文科大批裁撤,价值迁移和职业重塑的趋势愈发明显,理科的消亡也开始显现,社会的需求和价值的转变促使学科领域的重新配置和职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技术的发展,职业市场需要更多具备科学技能的劳动者,理科的衰落将引发更广泛的职业重塑,人们需要适应新的价值体系,重新定位自身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职业的消亡史,本质上是一部人类价值的迁移史——从重复劳作转向创造与共情,从单一技能转向复合思维。七月过半,志愿填报尘埃落定,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正穿越千山万水抵达考生手中。根据百度热搜高考大数据平台统计,今年的热门本科专业中,绝大部分与理科有关。然而,一批令人意外的就业危机已经发生。
在美国,曾经被视作“理科之王”的计算机科学,过去一直是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的热门选择,如今却成了调查中所有研究领域中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计算机科学在本科专业中失业率排名第七,达到6.1%,计算机工程毕业生的失业率为7.5%。相比之下,艺术史毕业生的失业率为3%,营养科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仅为0.4%。
尽管大众普遍认为,当下的AI浪潮会让白领丢失“饭碗”,但似乎文理科都面临风险。前OpenAI研究员Daniel Kokotajlo及其团队预测,到2028年,医生、律师、教师等专业岗位将面临70%的替代率;到2030年,科学家、管理者等角色也将有超过50%的核心工作被AI承担或深度重塑。
那么,AI浪潮下,哪些专业或职业面临消亡危机,又有哪些新兴职业正在出现?理科为什么也不安全了?
我们先从“供给端”说起。哈佛大学取消了近30门课程,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文科类专业。与此同时,理科专业却在不断增设。在中国,过去六年里,高校仅人工智能方向的理科类专业增设数量就超过100个,增长了15倍。海量的政策、资源都在涌向理工科,连“薪水光环”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子涌入这个领域。
麦可思最新数据显示,本科生高薪职业榜中,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8459元)、互联网开发人员(8245元)、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8030元)占据高薪榜前三位。这助推了理工科学生群体的壮大。中国每年培养的理工科毕业生数量已经是美国的8倍,但在某些领域,如制造业,我国该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和欧盟的水平。
以计算机科学为例,虽然近年来许多企业对计算机科学人才的需求空前强烈,但毕业生过多并不一定会创造更多人才。随着公司发展出更复杂的需求,他们往往希望招聘技能更强、已有成功履历的员工。换言之,企业想要的是大浪淘沙里淘出的“好金子”。
在硅谷的裁员浪潮下,数十万技术员工重新进入就业市场,与一众毕业生争夺岗位,市场的职位空缺或许更少了。有些雇主甚至会发布一些“幽灵职位”。因此,专业的热门程度与未来岗位的稳定性和需求度在AI时代并非简单的正相关。
AI还会让哪些职业消亡?职业的消亡从来不是瞬间的崩塌,而是如潮汐般有规律地层层推进。麦肯锡报告指出,到2030年,美国将有30%的岗位直接受到生成式AI的影响,而欧洲这一比例为27%。职业转型加速了约10年,或将彻底影响一代人的职业黄金期。
批发零售行业和制造业首当其冲,预计分别有280万和210万人需要重新择业。自动售货机、自助收银台、虚拟客服、AI导购等正重构行业流程,这意味着传统的收银员、销售代表、客服人员等是最先会被AI所替代的岗位。而在制造业,一线的基础技能岗如生产工人、信息记录员、行政助理等被取代的风险较高。
金融行业同样将经历重大变革,出纳员、财务文员、信贷审批、数据录入等岗位受到冲击。医疗保健行业尽管将迎来最大的劳动力需求增长,增加约370万个岗位,但增长主要由健康助手和医疗专业人员的需求推动。行政、接待、记录等办公室支持性角色的需求将因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而下降。
高科技行业、教育与咨询行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AI写代码,人类检查”的工作模式,以及AI讲师、自动生成的培训材料、自适应测评系统等,这些“铁饭碗”都不同程度地在AI浪潮下经历职业消亡的过程。
理科的价值毋庸置疑。AI的研发、部署与维护,极度依赖深厚的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理论及工程实践能力。这些人是推动这场技术革命的“发动机”。同时,文科的智慧也至关重要。例如,AI训练师需要对算法理解,更要对人性敏锐;伦理审计师则是这场AI监管体系中的守门员,保障算法不会偏离社会规范与价值观。还有一种新职业——人机协作总监,负责统筹AI与人类的配合,让“1+1>2”的效果最大化。
未来真正稀缺的人才将是横跨文理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职场格局里,无数工作岗位刚被重新定义和分配。技术技能与社会情感技能的需求增长最为显著。技术技能通常涉及高级数据分析和数学、IT支持、编程、科研开发、工程等,即STEM能力。社会情感技能主要指高级沟通与谈判、创业精神和主动性、人际交往技能和同理心、管理能力、适应能力等,这些是AI无法触及的“能力护城河”。
AI时代下,这两项技能同样重要,且呈现交融趋势——理科生需要具备沟通与组织能力,文科生需要理解数据和技术。生存之道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穿透迷雾的眼光,以及终身重塑自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