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地产”谢幕深层解码:股权划转、名称变更背后的国有资本效能革命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文通

“格力地产”谢幕深层解码:股权划转、名称变更背后的国有资本效能革命

4月29日晚间,格力地产(600185.SH)发布公告,公司名称正式由”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珠海珠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相关信息工商资料变更,与此同时,证券简称自2025年5月8日起由”格力地产”变更为”珠免集团”。此次更名标志着公司战略转型的实质性落地——2024年完成珠海市免税集团资产重组后,公司正式迈向”退出地产、聚焦免税”的新发展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更名并非单线改革,在早前的4月10日,格力地产已公告控股股东海投公司整体划入华发集团。两大动作形成”产业转型+资本重组”的政策组合拳,更名解决战略定位的认知重构问题,股权划转则破解资源协同的体制障碍,共同构成珠海国资”进退之间”的改革样本。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地方国资平台加速整合的背景下,珠海国资委也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时刻,谋定面向“深水区”的关键落子,展现出从规模扩张转向效能提升的深层逻辑。

城市能级跃迁中的国资整合逻辑

聚焦股权划转,珠海市国资委此番将海投公司整体划入华发集团,本质上是对“大国资”战略的延续与升级。自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累计完成超4000户国企重组整合,珠海此次动作显然与“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政策导向深度契合。

值得关注的是,海投公司与华发集团的分量级差异:前者作为市属资本运营平台,主要承担资本管理职能;后者则是总资产超7200亿元、是一家以科技、城市、金融三大集群齐头并进的综合型企业集团。这种“专业平台并入产业集团”的整合路径,恰是当前地方国资优化布局的典型范式。

这种改革的战略意图清晰可见:通过消除同质化竞争、打通产业链,实现国资平台的“握指成拳”。珠海当前正深入推进的“制造业当家”战略,亟需国资体系形成“资本+产业”的协同效应。华发集团在城市建设领域积累的操盘经验,与格力地产正在发力的免税等大消费业务,恰能形成“开发建设-产业运营-商贸消费”的闭环。

同时,对格力地产而言,控股股东股权结构调整带来的不仅是资本实力的增强,更意味着战略纵深的扩展。这种“平台赋能”效应,在近期多地国企地产公司重组案例中已得到验证。

五年退房计划背后的专业主义突围

2024年12月,珠海免税与格力地产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根据相关规划方案,格力地产计划在五年内退出房地产业,本次名称变更正是格力地产按照免税业务战略部署实施的重要一环。实质上,本轮国企改革更是将其“退房地产化”推向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层面。在地产行业出清加速的当下,格力地产的选择既非孤例也非偶然。当前A股房企中多家明确收缩地产业务,格力地产可以在控股股东专业能力护航下进行主动战略转型。

叠加股权划转效应,华发集团的介入为存量处置提供了三重保障机制。首先是资产估值体系的专业重塑,华发具有在不良资产处置、REITs发行等领域积累的操盘经验,能有效破解存量项目估值倒挂难题。其次是风险隔离机制的建立,通过将地产项目纳入集团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运用“红黄绿”分级管控模型,可实现风险敞口的动态监控。而更重要的是产业转化通道的打通,华发集团具备丰富的“开发+运营”经验,将为格力地产围绕大消费产业链建立运营、投资提供样本和机遇。

治理重构催生的价值坐标系位移

当市场聚焦于股权变更的表层叙事时,更深层次的治理革命已在悄然发生,珠海国资体系正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深层转变,着力提升治理能力。这种治理升级具体体现在决策机制的“双轨制”创新上。

有专业人士分析表示,在战略层面,华发可通过派出董事参与重大决策,确保与珠海国资整体战略的同频共振;在经营层面,则保留专业团队的市场化决策权限。若采取这种“顶层把控+基层放权”的治理结构,既可规避传统国企的决策迟滞弊端,又守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底线。

同时,该专业人士称本次股权改革与名称变更将对“国有资本优化配置+专业平台赋能”的双重利好形成共识。股权划转与名称变更完成后,格力地产的估值也将有较大的向上修复空间。而这种价值体系的重新锚定,本质上是市场对“专业国资”经营范式的高度认可——当国企改革从“物理整合”转为“化学反应”,其释放的制度红利将重构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

从”格力地产”到”珠免集团”的蜕变,不仅是一个公司名称的变更,更是地方国资在改革深水区破局的微观切片。当“专业主义”取代“规模为主”成为国资改革新坐标的时代,这既是地方国资在改革深水区突围的微观切片,也是中国国企从规模红利转向效能红利时代的生动注解。只有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在时代的变局中筑牢发展的根基,得出新的解题思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7421.html

(0)
东海网的头像东海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30日 下午3:03
下一篇 2025年4月30日 下午3:04

相关推荐

  • 马上消费:做好普惠金融的“普”与“得”,让青年“敢闯敢创”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周梦梅 编者按: 健康发展的金融是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的“源泉之水”,朝气蓬勃的青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担当之力”。当下,来自金融行业业的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逐梦未来,也为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添砖加瓦”;也有众多的金融机构,以高质量、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助力中国青年的追梦之旅。 当下,一线金融青年主动担当,为服务实体经济积极作为…

    2025年4月3日
    3200
  • 一季度GDP增长5.4%!增长不止这些:进出口超10万亿,人均收入1.2万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2025年中国经济第一份季度成绩单公布。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 这一数据显着超出市场预期。据经济学家此前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将高于去年第四季度5%的公布值,预测均值为5.13%。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4月1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

    2025年4月16日
    1400
  • “纸尿裤第一股”豪悦护理增收不增利,实控人财富4年缩水超100亿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钇璟 婴儿纸尿裤又好卖了,但BabyCare、花王们的代工厂豪悦护理(605009.SH)却增收不增利。 4月14日晚间,豪悦护理披露2024年年报。2024年,豪悦护理营收为29.29亿元,同比上涨6.25%;归母净利润为3.88亿元,同比下降11.65%;扣非净利润为3.76亿元,同比下降11.10%。 分产品来看,2024年…

    2025年4月16日
    1800
  • 连续7年不分红,上市券商中罕见!国盛金控扭亏为盈,净利暴涨超6倍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怡雯 近日,国盛金控(002670.SZ)发布2024年年报,实现扭亏为盈。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7亿元,同比增长7.11%;归母净利润达到1.67亿元,同比大增658.34%。截至2024年底,国盛金控总资产为455.80亿元,相比上年末增加40.23%。 2024年,国盛金控的归母净利润创下自2018年以来的最…

    2025年4月23日
    1000
  • 透视徽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规模、效益、质量协同增长,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唐洛 2024年,徽商银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元,存贷款增速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正增长。 徽商银行取得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不仅显示出该行强大的发展韧性,也彰显了该行在复杂经营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徽商银行始终将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在业务拓展中,始终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平衡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

    2025年4月13日
    2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