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国零售业标杆企业胖东来的官网突然关闭,页面仅显示“已关闭”状态,工作人员解释为“后台维护升级”,但恢复时间不太确定。这一动作发生在创始人于东来与网红“柴怼怼”激烈交锋的背景下,被外界视为企业应对商业诋毁事件的又一极端举措。
尽管官方称官网关闭系“维护升级”,但时间点的敏感性引发猜测。一方面,许昌市场监管局的检查结果为胖东来“正名”:抽查的13件和田玉商品手续齐全、明码标价,鉴定合规;另一方面,于东来的激烈表态与官网关闭形成呼应,被解读为对网络暴力的抗议或对平台监管不力的施压。有网友评论:“这是企业用‘消失’换取公众对真相的关注”。
有消费者认为:“20%的毛利率在珠宝行业堪称良心,关闭官网是忍无可忍的反击”;质疑者则指出:“为何急于清空网站?”此外,在争议期间,柴怼怼的直播销售额攀升至场均5万-7.5万元,被部分网友斥为“碰瓷营销”。
这场风波折射出两个关键议题:一是公众对企业的信任脆弱性,即便证据充分,负面舆情仍可能造成持久伤害;二是平台在内容审核与商业利益间的平衡难题。平台对柴怼怼账号禁言一个月,但未完全封禁,被批“处罚过轻”。若未来类似事件频发,或将推动立法细化网络诽谤的认定标准与惩戒力度。
胖东来的官网何时重启尚未可知,但这场由玉石引发的舆论地震,已远超商业纠纷的范畴。它既是对企业危机应对能力的考验,亦是对网络时代“事实”与“情绪”孰轻孰重的叩问。当一家企业需要用关闭官网来证明清白时,或许恰恰说明,我们的舆论场已经病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