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称中方“帮大忙”有何深意 涉芬太尼问题态度转变
特朗普表示中方在芬太尼问题上的态度转变是“帮大忙”,暗示中国在管控药物滥用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有助于缓解美国面临的困境,此举可能意味着中美两国在打击非法药物流通方面存在合作空间,也可能是在特定问题上寻求共同利益的表现,这一表态的转变反映了双方在药物管制方面的合作进展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努力,摘要字数在合理范围内,满足用户需求。
2023年7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讨论了芬太尼问题,并提及中国。他表示:“我认为中国一直在帮助我们。” 特朗普提到自他上任以来,美国与中国的对话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当天晚些时候签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贩运法案”后,特朗普再次重复了对中国提供大量芬太尼的指控,并表示希望通过加征关税迫使中国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特朗普此次对中国的积极表态与其此前因芬太尼问题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激烈言辞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特朗普先是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随后又将税率提高至20%。特朗普声称这些关税使中国付出了数十亿美元的代价,并希望中国最终对制造芬太尼的人判处死刑。
特朗普发表上述言论之际,其团队正与中国进行高层谈判,以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事实上,特朗普早在竞选期间就曾威胁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征收关税。胜选后,他又于2023年11月25日威胁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指责中国未能履行在芬太尼走私问题上的承诺。
对此,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回应称,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刘鹏宇还指出,自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中方已采取措施打击贩毒活动,并向美方通报了涉美禁毒执法行动进展。他认为,美国指责中国为其国内芬太尼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罔顾事实。
特朗普正式就职后,于2024年3月3日再度利用芬太尼问题将对华加征关税提高至20%。中方随即发起一系列反制行动,包括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并针对数十家美国企业。从4月起,中美两国爆发了激烈的关税和贸易争端。直到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双方同意在90天内降低关税,将税率下调115%,中美之间的激烈争端才有所平息。
5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的经贸会谈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承诺取消91%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相应地,中方也取消91%反制关税,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双方各自保留10%的关税。林剑还强调,美方以芬太尼为借口对中国无理加征两轮关税,中方均第一时间采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在内的反制举措,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这些反制措施仍然有效。
多年来,美国与芬太尼相关的死亡人数持续上升,从2018年的约29725人上升到2023年的76282人。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此前并未单独发布芬太尼致死数据,而是追踪“美沙酮以外的合成阿片类药物”的死亡率。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曾驳斥美方不实言论,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毒物品监管工作,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制措施是中国药物管制常规实践中前所未有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整类列管芬太尼后,未收到其他国家查获来自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的通报。
去年6月14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会见时任美国白宫国家禁毒政策办公室主任古普塔时强调,芬太尼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也不是中国制造的问题。但基于人道主义考虑,中方一直在协助美方应对芬太尼问题,展现了合作诚意。美方应认真对待并切实解决中方关切,为下步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观察者网注意到,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确定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开展禁毒合作。去年1月,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正式启动;8月,中方宣布将开始对用来制造芬太尼的三种化学品的生产增加控制和管理。中国是全球第一个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在芬太尼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报告称,早在特朗普首届总统任期内,中美就在芬太尼管制领域展开合作。2019年5月起,中方率先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有效防止列管化学品通过国际贸易途径流入制毒渠道,这一举措导致美国街头合成阿片类药物的价格在短期内飙升,进而抑制了滥用行为。数据显示,中国在禁毒合作中的积极行动,使美国相关过量用药死亡人数在3至5个月内减少了20%至25%。若未实施相关管控措施,美国芬太尼过量死亡人数可能增加947例。
3月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在芬太尼类物质管控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白皮书有助于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全面、深入、客观了解中方有关立场、举措和成效。中国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如既往认真履行国际禁毒义务,深度参与国际禁毒事务,全面推动毒品问题全球共治,为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芬太尼问题新挑战作出了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