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个月流失600万张,羊毛党薅不动了!信用卡权益遭遇缩水风暴 行业变革信号明显
近期信用卡行业遭遇权益缩水风暴,三个月内流失了高达600万张信用卡,反映出羊毛党薅不动了的现象,这一变化表明行业变革信号明显,信用卡市场正在经历重大调整,需要关注行业变革趋势,加强信用卡权益保护,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一场席卷信用卡行业的权益缩水浪潮正在悄然蔓延。曾经被视为“薅羊毛”利器的信用卡,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权益收缩。90后资深信用卡用户刘可表示,以前仅靠积分就能兑换几千元的权益,现在不仅活动少了,积分价值也在缩水,薅羊毛变得越来越难。她曾熟练运用各类信用卡权益,如消费返现、加油优惠等,还会将积分兑换的代驾服务、机场贵宾厅等高端权益转售变现。但如今,这样的“羊毛经济”逐渐成为过去式。
行业变革的信号已经十分明显。7月17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万事达世界之极信用卡贵宾休息室权益将面临调整,服务商从国际知名的Priority Pass更换为本土企业无限次全球贵宾厅,且无限次使用权仅限主卡持有人。今年以来,已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相继调整积分规则、削减高端权益、提高兑换门槛,甚至部分银行直接砍掉了部分增值服务。
这场权益收缩潮背后,反映出信用卡行业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行业的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较峰值减少近8000万张;头部银行2024年信用卡交易额普遍下滑,盈利压力的加剧也加速了银行卡权益的减少。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称,当前银行面临多重成本压力,如息差持续收窄、信用卡交易规模下滑、获客成本攀升等,迫使银行加速推进“降本增效”。从盈利模式看,过去依赖高权益、“以量取胜”的路径已难以为继,未来需转向针对高净值客户、高贡献用户的“精耕细作”。前几年信用卡新规的全面落地,明确要求银行规范发卡流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也在倒逼银行优化权益配置策略。
当年轻人还在盘算着用积分兑换假期旅行的机票时,银行已悄然挥动权益调整的大刀。曾经备受追捧的机场贵宾厅、三甲医院VIP通道、五星酒店折扣等银行卡福利,正不断缩水。据梳理,2025年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相继对信用卡或储蓄卡权益进行调整,涉及积分价值与兑换规则调整、出行权益取消与限制、医疗与生活权益调整等多个维度。
积分贬值已是行业常态,多家银行通过“比例调整”“积分合并”等方式,变相提高用户兑换门槛,用户的 “数字资产”悄悄蒸发。例如,浦发银行关闭了“里程兑换”平台的充值入口,并在8月26日关闭兑换入口,原“里程值”模式终止。调整后,持卡人需以更高积分直接兑换航司里程,且里程值退回规则复杂,可能导致部分积分无法及时使用。此外,浦发银行还取消或调降了部分高端信用卡的境外消费返现及在缤纷文旅、游乐园、文化馆等场景的增值服务。
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工商银行信用卡持有人王雯透露,原本27个星点值可兑换的京东会员年卡,按换算只需要5.4万工银i豆,调整后需要7.49万i豆,相当于贬值超38%。这场被工商银行称为“整合增值服务”的i豆改革,让不少用户直呼“积分变豆,越换越瘦”。中国银行100元京东e卡兑换积分上涨7%,天猫超市卡、部分航司里程兑换等也同步调价;农业银行航司里程兑换量近乎腰斩,1万积分仅能兑换500里程,较此前缩水近半。
更令用户措手不及的是高端信用卡的“权益缩水”。建设银行年初取消6款高端信用卡机场贵宾厅服务;宁波银行汇通白金信用卡将无限次礼宾车砍至全年4次。部分调整“直指”服务场景的切割。光大银行自9月1日起将限制万事达世界之极信用卡贵宾休息室权益仅限主卡持卡人使用;华夏银行则直接将机场贵宾室、汽车代驾等7项增值服务锁定为主卡专属,彻底堵死附属卡“蹭权益”的可能。
医疗健康权益的退潮也让持卡人直呼扎心。银联高端卡自7月1日起将协助就医等权益收紧为钻石卡专属;上海银行取消世界之极信用卡的手术住院安排服务,就医绿色通道从无限次缩水至每月2次;建设银行则直接砍掉部分高端卡的全球医疗救援服务。这波信用卡权益缩水潮已蔓延至普通借记卡。中原银行自4月18日起对到期借记卡限制线下交易功能,微众银行储蓄卡则被曝将会员礼品“降级”。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信用卡权益缩水可能与此前权益带来的用户促活效果不佳有关,也可能与高端卡附带的权益成本较高有关,经过信用卡机构基于收支的相关考虑,采取了“缩水”策略。面对不良率攀升和息差持续收窄的双重压力,银行不得不按下权益“缩水键”。信用卡市场的萎缩已成不争事实。央行数据显示,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在2021年末达到8亿张的峰值后便持续下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已降至7.21亿张,仅今年一季度就减少了600万张。
在数量减少的同时,“休眠卡”现象日益突出。国有六大行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除农业银行外,其余五家信用卡消费额均出现下滑。贷后风险敞口的扩大更让银行如履薄冰。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坦言:“现在刷卡手续费下降,高端权益每年烧掉上亿资金,再加上职业‘羊毛党’疯狂套利,银行实在扛不住了。”盈利压力的加剧也加速了银行卡权益的减少。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43%,来到历史低位。
当前,信用卡业务逐步迈入“精耕细作”的发展阶段。信用卡机构需持续深耕产品创新、升级运营手段,以“信用卡+手机应用场景+权益”为锚,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消费场景前置环节提前发现消费需求,并嵌入适配的用卡服务。此外,在优化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便利的大背景下,机构也可针对这一群体的开卡、用卡痛点寻求差异化创新,探索业务突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