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委书记挪用6500万被中央通报 私利工程引众怒
中央通报了一起县委书记挪用公款的事件,涉及金额高达6500万,据悉,该县委书记将这些公款用于私利工程,引发了公众的愤怒,此事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事件再次提醒人们,公职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县委书记挪用6500万被中央通报 私利工程引众怒。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三起典型问题。其中一起涉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原书记邓晓强挪用财政资金6500万元用于个人私利项目,最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18年,恭城瑶族自治县不顾实际条件,在缺乏人才和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40亩的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该项目规划总投资16.5亿元,但实际投资仅5.4亿元,后因资金链断裂部分项目停工烂尾,成为“半拉子”工程。已建成的11栋建筑中有6栋闲置,利用率低、效益不佳,引发群众强烈不满。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邓晓强在缺乏人才、产业、环境基础及对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不准的前提下,借县四家班子领导会议强行推进“瑶汉养寿城”项目,并让其实际控制的公司承建,挪用财政资金6500万元用于该私利工程。2022年12月,邓晓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工程项目领域涉及面广、资金密集、审批权力集中,极易滋生腐败。党的十九大以来,自治区纪委监委移送检察机关的54名区管干部中,违规插手工程项目谋利的就有52人。自治区党委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紧盯决策审批、招标投标、建设管理等重要环节,运用“全周期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领域违规插手和腐败问题进行清仓起底,深挖彻查,完善全流程监督、全方位治理、全要素管控“闭环”,坚决斩断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利益链。
针对权力运行是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点,自治区党委、自治区纪委监委成立专班专抓,结合近年来查处的工程建设领域案件,梳理出八种情形强化整治整改。对五类典型案件如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掩饰权钱交易实现利益输送等进行快查重处。近期,玉林市委原书记莫桦等多名插手工程项目的领导干部被立案审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