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多行业“反内卷”持续推进中 优化结构促转型

访客 2025-07-22 10:16:10 80421
多行业正积极推进“反内卷”行动,致力于优化结构以促进转型,针对过度竞争和无效努力的现象,各行业努力寻求平衡发展,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推动技术创新等措施,减轻员工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此举旨在调整行业生态,促进产业升级,为劳动者创造更为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行业反内卷持续推进中.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在政策号召下,汽车、光伏、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已开始行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减产等方式应对“内卷”。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当前我国工业领域供需失衡压力较大,表现为产能利用率与价格体系双重承压。截至2025年4月份,PPI已连续31个月同比负增长。工业产能利用率自2021年三季度的77.7%持续回落,2025年一季度降至75.1%。非金属矿物制品、汽车制造业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降至60.9%和71.9%,设备闲置与产能沉淀问题突出。

赵伟认为,量价指标的持续背离表明我国工业部门存在阶段性供需失衡问题,需要通过市场化出清和技术迭代等多维政策组合破解。近年来地方政府招商集中在相同产业领域和“大项目”“大企业”“全产业链”,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内卷式”竞争。

在此背景下,政策层面整治“内卷式”竞争持续加码。从去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关键任务,再到近期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规定,整治“内卷式”竞争已被纳入法律规制范畴。

相关部门、行业和企业积极响应。市场监管总局推出10项措施整治“内卷式”竞争,并针对光伏、电池和汽车行业提出制定修订相关国家标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倡议,呼吁全行业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呼吁遏制“内卷式”竞争蔓延,中国水泥协会则发布意见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也宣布集体减产30%,以缓解行业“内卷式”竞争。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反内卷”聚焦领域从传统重工业单极转向传统与新兴行业双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前主要聚焦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目标是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释放生产要素,推动低端产能出清。此次“反内卷”既涉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也涵盖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主要源于部分行业的“价格战”和地方重复建设,导致工业品价格下行,目标更侧重于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

隆众资讯光伏玻璃行业分析师高玲指出,部分行业减产能力度相对温和,注重平稳过渡,叠加降库和新旧产能更替适当增加减产量,避免对行业造成过大冲击。赵伟认为,此次“反内卷”将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作为核心,推动粗放式去产能向精细化治理转型。政策层面更注重因地制宜与区域协同,强调区域协同治理,通过全国统筹规划引导地方政府摒弃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构建差异化、互补型产业发展格局。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反内卷”并非简单去产能,而是一揽子“组合拳”,旨在稳增长、促转型,同时更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尤其是突出法治化。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需要遵循经济规律,汇集各方力量,多管齐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

赵伟建议,在政策端推动法规细化与监管升级,明确“低价倾销”等认定标准,促使政府职能从“招商”转向“营商”。在行业层面加强自律机制与产业链共治。在企业端加强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竞争,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技术联盟,中小企业则应聚焦细分市场,避免同质化竞争。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要根据不同行业技术发展规律分类施策进行供给侧引导,并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提高技术标准,严控新增产能;对于新兴产业,则不宜采取“一刀切”的行政干预,应支持企业突破技术周期,畅通市场化退出机制。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