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德国对美关税谈判立场强硬 策略性调整应对施压

访客 2025-07-25 14:47:51 32985
德国在对美国关税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进行策略性调整以应对外部压力,德国坚持自身利益和欧盟整体利益,寻求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同时寻求与美国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这一策略性调整反映了德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自信和成熟,旨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美国持续加码关税施压,欧盟核心成员国德国的立场趋于强硬,正逐步向法国等国主张的“有力反制”靠拢。专家认为,这一转变更像是作为谈判筹码的策略性调整,有助于缩小欧盟内部对美策略的分歧,或将推动更多成员国强化反制意志,促使欧盟以更统一的姿态应对美方的“极限施压”。

7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致函欧盟,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30%关税。此前,美国已对欧盟钢铝产品和汽车产品分别征收了50%和25%的关税,并对几乎所有其他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方还试图在所有潜在协议中设定15%至20%的最低关税,远高于此前提出的将多数商品关税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一名欧盟高级外交官表示,若美方坚持这一要求,欧盟将不得不考虑强硬反制。

德国总理默茨警告,关税争端升级将严重打击德国出口型经济。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默茨原本主张尽快与美方达成协议,但在得知美方拒绝就汽车关税让步、反而坚持提高基准税率后,其立场明显转向强硬。报道称,美方做法已彻底“激怒”德国。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表示,若谈判破裂,欧盟将准备采取有力反制措施,以“保护欧洲的就业和企业”。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也警告说,美国不要低估欧盟的反制能力,“欧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欧盟委员会正在讨论是否在8月1日前谈判无果时动用反胁迫工具,授权欧盟对企图通过经济手段胁迫其成员国让步的国家实施贸易与投资限制。据报道,自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从华盛顿谈判返回后,支持启用该机制的成员国数量持续上升。

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对美出口,正面临美方关税施压的切实冲击。尤其在汽车、机械、化工、医药等高附加值制造业领域,美国是德国最大单一出口市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德国对美出口显著下滑。今年5月,德国对美出口环比下降7.7%,降至三年多来最低水平;德国自美国进口环比下降10.7%。持续的贸易摩擦加剧了德国经济压力。2023年和2024年,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负增长。欧盟、德国政府以及多家研究机构已将2025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零。部分报告指出,美国贸易政策是下调预期的主要原因。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认为,德国此前在欧盟内部长期主张通过理性对话与自由贸易化解分歧,谈判中立场相对谨慎。当前德国经济虽出现一些回稳迹象,但若美方如期征收30%关税,势必严重打击德国出口,影响复苏势头。因此,德国在应对美方施压时保持高度警惕。

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于尔根·马特斯认为,美国可能在虚张声势,高估了自身谈判筹码。美国从德国进口的商品中超过一半为中间产品,许多德国高端工业品在美国几无替代,而这些正是特朗普政府宣扬的“再工业化”所需的。同时,德国制造业具备强大议价能力,可通过调价将关税带来的成本转嫁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美方若贸然推动脱钩,将会反噬自身产业链安全与经济利益。

尽管德国及欧盟态度明显趋于强硬,谈判的大门尚未关闭。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仍有信心与欧盟达成协议。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说,欧盟的首要任务是谈判,但如果谈判破裂且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高关税,欧盟计划迅速对价值近100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郑春荣认为,欧盟当前展现出“软硬兼施”的谈判策略,一方面为妥协预留空间,另一方面也准备采取反制手段。强硬态度更像是一种谈判筹码,最终目标仍是通过协商实现双方利益的再平衡。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