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若引进苏-57能赢得了歼-35吗 高昂代价难掩劣势
关于印度引进苏-57能否赢得歼-35的问题,分析指出,尽管苏-57具有先进的隐形性能和战斗力,但面对歼-35时,其高昂的代价可能掩盖了其优势,两款战机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势,胜负难以预料,最终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战机的技术性能、作战环境、使用策略等,无法简单地断言哪一种战机能够绝对胜出。
印度斥资150亿美元购买42架苏-57战机,单价超过1亿美元。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仅用三分之一的资金就购得了40架歼-35,并配备了空警-500预警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形成了南亚首个“隐身战机—预警—反导”作战闭环。
苏-57的雷达反射面积是歼-35的20倍,发动机核心材料还依赖中国稀土。这使得印度重金购买的“王牌”战机在刚起飞时就可能面临被中国掐住喉咙的风险。
2025年7月,印度国防部签署了一项军购大单,包括42架俄罗斯苏-57隐身战机和50架苏-35,总价高达150亿美元。莫迪政府声称这是对抗中巴威胁的关键举措,特别是为了应对巴基斯坦新获得的40架歼-35。
然而,这一决定在印度议会引发了激烈争论。反对派质疑称,苏-57连俄罗斯自己都只装备了不到40架,其雷达反射面积为0.1至1平方米,远不如巴基斯坦歼-35的0.01平方米隐身性能。
为说服印度,俄罗斯同意转让火控系统源代码,并允许印度本土组装苏-57。但技术转让清单显示,发动机核心代码并未提供,航电系统还需混搭法国和以色列设备,导弹也需重新适配俄制挂架。印度空军前参谋长拉姆对此表示:“整合难度堪比重建一支空军。”
印度的焦虑源于一场惨败。2025年5月,印度“阵风”战机在边境与巴基斯坦歼-10CE交锋,被对方的超视距导弹和电子压制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巴军甚至放出录音,称一次锁定14架“阵风”。法国后来承认至少有一架“阵风”被击落,而巴方则毫发无损。这次战斗彻底暴露了印度“万国牌”装备的缺陷。
巴基斯坦依靠中国的“体系化战争套餐”,不仅有40架歼-35,还有配套的空警-500预警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扫描480公里外的隐身目标,拦截高度达600公里,并通过AI指挥节点实时调度战场数据。巴空军将领直言,过去他们担心印度战机数量,现在印度应该害怕他们的体系了。
中国对付印度还有另一张“经济王牌”。2024年中印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铁路、港口、能源项目遍地开花。就在印度签署苏-57合同前,中国突然收紧稀土出口审批,全球90%的钕铁硼磁铁(战机发电机核心材料)来自中国。俄罗斯工厂因此急得跳脚,2024年因断供停产三个月。俄方工程师私下抱怨:“没有中国稀土,苏-57的发动机连试车都跑不动!”
西部边境,中国已调兵布防。2025年6月起,歼-20机群从东南沿海转场至西部战区,搭配电子战歼-16D沿实控线巡航。中国军方发言人表示:“我们不主动挑事,但谁要碰红线,歼-20的导弹随时待命。”
俄罗斯也有苦衷。俄乌冲突耗尽国库,军火出口成为救命稻草。然而,苏-57的供应链早已被中国“卡脖子”:雷达芯片靠江苏企业供货,特种合金需从中国进口。俄国防出口公司高管私下诉苦:“中国把出口流程拖长一个月,我们成本就得涨20%。”
美国趁机搅局。见印度购买苏-57,立刻对F-35出口松口,但设下死线:必须嵌入美制指挥系统,且订单排到2040年。印度网民自嘲:“等美国飞机到了,巴基斯坦的六代机都在天上飞了!”
巴基斯坦的底气来自实战验证。歼-10CE搭配PL-15E导弹,射程比印度“流星”导弹远80公里;KG-600电子吊舱让印军雷达失效。巴空军演练显示,“歼-35+空警-500+红旗-19”体系的作战效能相当于三倍数量的苏-30MKI。
印度内部裂痕正在扩大。议会对军购预算争吵不休,地方邦抗议资金应用于学校建设而非购买武器。就连印度首富也发声:“与其烧钱买装备,不如学中国搞工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