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显效 成功转移群众保平安

访客 2025-07-27 17:05:56 14990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发挥显著作用,成功转移群众保障平安,通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相关部门迅速响应,有效组织群众撤离,避免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进入汛期以来,一些地方出现泥石流、山洪、滑坡等灾害。这些灾害往往发生在夜间,居民正处于睡眠时间,短信预警效率低,因此如何预防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成为关键。目前我国多地已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解决预警落地的最后问题。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显效 成功转移群众保平安

从2022年开始实施的“1262”机制是云南省近年来重点构建的防汛预警体系,要求提前12小时、6小时、2小时发布精细到县、乡镇的强降水预警,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递进式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今年7月14日,因连续强降雨天气,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竹林社区出现山洪灾害,部分村组受灾,房屋受损,道路受阻。当地依托“1262”机制,在山洪暴发前安全转移358名群众。今年以来,西双版纳州经历了12轮强降雨,发布“1262”预警信息306次,精准会商调度67次,安全转移群众715人次,实现了洪涝灾害零伤亡。当地还培养了一支6000多人组成的应急队伍,确保在灾害初期能迅速组织先期处置。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显效 成功转移群众保平安

今年7月初,陕西商洛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山阳县南部的漫川关镇板庙村达到特大暴雨量级。商洛境内5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情况,当地提前预警、及时“叫应”,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0481人,成功应对本轮强降水天气过程。漫川关镇及时掌握的预报预警信息来自山阳县气象防灾减灾“三合一”调度指挥平台,该平台以县气象监测预警业务平台为依托,接入多部门数据,实现气象数据实时更新、灾害风险智能研判、应急响应快速联动。目前,商洛市所辖的7个县区的气象防灾减灾“三合一”调度指挥平台投入运行。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显效 成功转移群众保平安

今年7月4日,四川甘孜泸定县发生了一次泥石流灾害,幸运的是当地及时启动了“叫应机制”,在泥石流发生前10分钟,成功转移550人,保护了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甘孜藏族自治州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地质灾害频发,当地依托既有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体系,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先进装备,建立防汛防地灾短临预警预报系统,在通信薄弱地区加装北斗传输终端442套,确保汛期报讯率达90%以上。通过技术支撑和责任闭环的协同模式,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系统化、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显效 成功转移群众保平安

在贵州,通过精准预警、果断处置以及“人防+技防”的科学防控体系,今年5月以来,“叫应”机制成功避让了多起地质灾害。7月1日,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化乐镇泵井社区管家幺岩发生山体崩塌,上千立方米的泥石流冲破防护网倾泻而下。就在山体崩塌前,一个地灾点自动化监测仪自动报警,当地及时转移了72名群众。由于撤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了解,化乐镇共有包括管家幺岩在内的地质灾害点和风险斜坡点83个,其中81个都已安装了雨量报警器、地灾点自动化监测仪等技术设备。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显效 成功转移群众保平安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显效 成功转移群众保平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