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发放全国首批运营牌照 Robotaxi商业化启航
上海发放全国首批运营牌照,标志着Robotaxi商业化正式启航,这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自动驾驶出租车将在上海合法运营,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此举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有望改变城市交通格局,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在上海得到了创新应用。7月26日,在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发放了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小马易行科技、百度智行科技、赛可智能科技、文远知行WeRide等8家公司成为首批获准企业。
去年,上海发放示范应用牌照,允许Robotaxi上路测试但不能收费;今年的示范运营牌照则意味着公众可以在服务范围内打到Robotaxi。传统出租车企业和科技企业将合作运营,结合传统出租车企业的运营经验和科技企业的无人驾驶技术。
小马智行表示,他们将与上海锦江集团旗下锦江出租合作,在浦东金桥和花木核心区域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乘客只需通过“小马智行”APP或同名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即可一键呼叫Robotaxi。文远知行同样与锦江出租合作,服务范围包括上海世博中心、金桥、花木、浦东国际机场、迪士尼度假区等地标,市民和游客可通过“锦江智行”微信小程序预约体验。
友道智途CEO王瑞认为,从测试牌照到示范应用再到示范运营,每一步都是公司发展的重大进展。未来的技术规模化应用近在眼前,将使重卡运营成本降低三成以上。
当天,上海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交管总队发布了《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模速智行”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7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载客突破600万人次、载货超过80万TEU,开放道路超5000公里,覆盖区域达2000平方公里。此外,临港新片区还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出海行动方案》,围绕数据跨境合规、数据加工、传输通道、算力统筹与集聚载体五大核心环节,构建出海服务体系。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涂辉招表示,这次政策发布使许多宏观政策落到了实处。对于智能驾驶企业来说,商业闭环的第一步已经实现。未来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更大范围试点落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新质生产力。2022年,上海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2023年,相关法规政策全面落地。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并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数据显示,上海累计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1586条、2767公里,实现了浦东机场与浦东金桥、临港新片区互联互通。嘉定与江苏苏州也实现了地面道路互通、测试牌照互认,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