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湿地保护成就获国际赞誉 全球树立典范
中国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作为全球湿地保护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湿地资源,树立了全球典范,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科学研究和公众宣传等多种手段,中国湿地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球湿地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认为中国近年来在湿地保护和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湿地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闫振表示,过去20年,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经历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转变,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中国不断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政策制度,全面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并持续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
《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2022年11月中国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以来,中国充分发挥大会主席国和《湿地公约》常委会主席作用,确保所有决议草案得到有效处理和落实,彰显了其在全球湿地治理中的组织能力和引领作用。她还高度称赞2022年6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认为中国依法保护湿地为全球树立了典范。
本届大会上,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和湖南岳阳9地被《湿地公约》认证为“国际湿地城市”。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到22个,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全球性非营利组织“湿地国际”东非区域主任朱莉·穆隆加表示,中国在全球湿地保护和恢复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其他国家应向中国学习如何建设湿地城市,并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
穆隆加指出,中国不断增强科技力量、提高民众湿地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广泛参与,这些经验都值得国际社会学习。此外,中国努力推动国际合作,增强全球湿地保护的合力,这对保护全球湿地生态至关重要。
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举办了以“湿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边会,分享了中国湿地治理与保护经验。“湿地国际”首席执行官昆拉德·基里盖尔表示,中国湿地面积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加大对湿地的治理与保护对全球湿地生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在会议期间积极与中国代表团对接,延续双方在湿地保护领域的合作传统,并期待访问中国的“国际湿地城市”,学习平衡城市发展和湿地合理保护利用的先进经验。
本届大会于24日至31日举行,主题为“保护湿地,共筑未来”,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凸显湿地在维系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增强气候韧性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