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80岁奶奶网购成瘾 民警劝导理性消费 孤独与渴望背后的购物狂欢

访客 2025-07-28 20:35:53 69153
一位80岁的奶奶沉迷于网购,引发民警关注并劝导其理性消费,这位奶奶在孤独中通过购物寻找慰藉,购物狂欢背后反映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孤独感,民警呼吁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倡导理性消费,避免过度沉迷网购。

2025年7月,北京一位80岁的老人因丢失快递报警。民警调查发现,她每天收到20多件快递,购买大量手工摆件。老人表示,她希望通过购物帮助商家维持生计。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社会热议,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80岁的老人会如此热衷于网购。

这并非个例。在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陷入“网购成瘾”的困境。例如,上海一位66岁的王阿姨,因离异且女儿定居海外,长期缺乏情感支持,通过网购填补情感空缺。她累计花费近200万元,家中堆积如山的快递甚至让她只能睡在包裹上。她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引发了邻里矛盾和社区治理难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的网购成瘾往往与情感补偿、孤独感、安全感缺失密切相关。许多独居老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交支持,而网购带来的即时满足成为他们对抗孤独的一种方式。直播间的“限量秒杀”“家人们”等话术精准地利用了老年人对亲情联结的渴望,诱导他们批量下单。

老年人的认知局限和冲动消费也是导致非理性购物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多数家庭反映老人常在直播间冲动消费,并担忧长辈受骗。支付方式的便捷性(如免密支付)也增加了误购风险,例如安徽一位老人误购了550只活鸡崽。

这种行为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容忽视。快递堆积不仅影响个人居住环境,还可能引发蝇虫滋生、异味弥漫等问题,甚至导致社区矛盾激化。老年人的非理性消费还可能涉及三无保健品、假冒古董等欺诈行为,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

面对这一问题,家庭、社会和平台都应承担起责任。家庭可以通过定期陪伴、拆快递等方式了解老人的购物需求,引导其理性消费。社区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如老年大学、手工课程等,帮助老人重建社交圈,减少对购物的依赖。平台应加强适老化改造,简化操作流程,增设消费提醒功能。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完善老年消费者维权渠道。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清理快递”的表层干预转向对老人情感需求的深层关怀。老年人的“购物狂欢”本质上是对孤独感和价值缺失的呐喊。只有通过情感陪伴、社会支持和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帮助他们重建生活意义。

老年人的网购成瘾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挑战。我们不能只看到快递堆里的物品,更要看到那些被忽视的孤独与渴望。唯有以爱与理解去回应,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出“购物焦虑”,重拾生活的尊严与幸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