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本轮强降雨已持续147小时 降水特点显著
北京本轮强降雨持续长达147小时,降水特点显著,持续的降雨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凸显了天气变化的严峻形势,此次降雨不仅时间长,而且降水强度大,给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相关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降雨带来的影响。
本轮强降雨暂时告一段落,但下午至傍晚仍有强对流天气,需注意防范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雨。自7月23日以来,北京持续出现强降雨,这场降水过程有以下特点:
本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自7月23日开始已持续7天。北京“23·7”极端强降水过程持续83小时,而本次降水截至29日11时已持续147小时。
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尤其是北部山区。从23日08时至29日11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10.4毫米。其中,密云区平均降水量达到366.6毫米,怀柔区为229.9毫米,平谷区为347.9毫米。
降水分布不均,山区短时雨强大。数据显示,密云区累计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郎房峪,为573.5毫米;平谷区累计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北水峪,为511.2毫米;怀柔区累计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北湾,为448.2毫米;延庆区累计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郭家湾,为381.2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怀柔东峪,达到95.3毫米,属于特别极端的情况。
此次降水过程极端性强,符合极端强对流天气的标准。26日午后到夜间,在密云、怀柔、延庆三个区都出现了小时降水量超过80毫米和3小时降水量超过180毫米的站点;28日凌晨,密云再次出现3小时超过180毫米的站点。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极端强对流天气是指小时降水量80毫米或3小时降水量180毫米,直径超过5厘米的冰雹,EF2或以上级龙卷和瞬时风速32米/秒以上的直线型雷暴大风等天气。这类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精准预报依然是世界性难题,需要继续加强预报预警能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