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能否刺激生育 迈出重要一步

访客 2025-07-29 19:41:38 38999
关于每年3600元的育儿补贴是否能刺激生育,迈出一重要步的问题,目前尚无法确定其全面效果,育儿补贴无疑对部分家庭生育决策产生影响,但生育决策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等,育儿补贴虽为鼓励生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其效果还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

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能否刺激生育 迈出重要一步!经过多次预告,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终于落地。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每孩每年3600元,按年发放至3周岁。这是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地方可以提标。《方案》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要求地方与同类地区保持大体平衡,并确保可负担、可持续。

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能否刺激生育 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杨凡认为,这是一大政策亮点,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又允许有差异,但要适度。《方案》还强调要做好政策调研、总结评估及调整完善。受访专家认为,这一制度的建立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也只是一个起点。

此前各地方的育儿补贴多数只针对二孩和三孩,且补贴力度按孩次递增。国家此次决定平等覆盖各孩次,无疑符合了各方由来已久的对覆盖一孩的呼吁。杨凡解释,一孩是基础,没有一孩哪来的二孩和三孩。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说,让没有生育的家庭去生育第一个孩子,比让已经生育的家庭再生第二个、第三个意义更大。从专家到实际工作者和政府部门都有这样的共识。只是前期政策还在探索、起步,可能资源有限,所以从体量较小的二孩、三孩开始。现在上升到国家政策时,把这点强烈的诉求覆盖到了。

今年已经到了年中,但此政策实施时间追溯到年初,此前出生的孩子也折算月数补贴。杨凡认为这是政策设计的精细化,无论把时间点放在哪一天,总有人赶得上,有人赶不上,但这样的设计让相差一天的人最多也就差一个月的钱,不会出现差一年或三年的情况。

每孩3600元×3年的国家级补贴,一共有10800元。杨凡表示,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有的地方、有的人,却是有一定的帮助。著名经济学家贾康认为,这项生育补贴对公众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有更大力度,但这毕竟迈出了重要一步。杨凡认为,这个政策力度可能和大家的预期有差距,因为家庭的生育养育成本确实较高。但她认为,这只是一个起点。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这一制度会有动态调整。

据估算,全国每年2000多万婴幼儿可以领取现金补贴。有人呼吁加大补贴力度,甚至有针对性地发行特别国债。贾康认为,这取决于对“潜力”的理解。从全球来看,中国公共部门的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属较低水平。因此未来如有需要,可适当加大补贴力度,相应适当提高负债率。但也必须慎重,从全局视角通盘考虑,有选择有节制地推进,不能迅速用尽公共财政可配置资源的安全区。

中央财政设立转移支付项目,对国家育儿补贴资金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西部某省财政厅人士表示,虽然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不小,但对于地方财政需要支出部分,由于人群基数并不小,算下来支出也不少。

此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发放育儿补贴。对于各地政策差异,杨凡指出,这是因地制宜的表现,因为每个地方的财政情况不一样,面对的人口形势不一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方案》要求科学论证决策,确保可负担、可持续。省级政府要加强统筹管理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确保育儿补贴政策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同类地区保持大体平衡,确保本级财政和下级财政可承受、可持续。省级或市级政府部门拟出台其他育儿补贴政策或提标的,应加强事前论证评估,并报上级备案。按要求,各省份要至少在市级执行统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及标准。县级以下政府不得自行出台育儿补贴政策或标准。

杨凡高度评价这一政策设计——既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一种统一。至于地方之间的人才争夺,杨凡指出,育儿补贴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地方政府更多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把其他的公共服务做好,来吸引人才落户。

《方案》要求各地做好政策衔接规范。杨凡表示,地方需要考虑如何做好原有政策和现有政策的衔接,如何把自身原有政策纳入到国家统一的框架下。对于自身原有的补助水平高于国家此次出台的政策,并决定对齐国家内容和标准的地方,要“做减法”,有的人补助要变少,这非常考验政府的能力。

上述西部某省已经在省级层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只补贴二孩、三孩,力度没有超过这次出台的国家标准。该省目前初步考虑对齐国家标准;之前定了执行期,基本也能衔接上。但这次年中发文,追溯到年初,衔接工作有一定压力。

杨凡认为,刺激生育,帮助有意愿的人实现生育意愿,只是政策的目的之一。生育支持政策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工作。单纯理解成“国家花这个钱就是为了刺激生育”,比较狭隘。国家知晓公众面临的生育养育困难,如成本高,没人带。所以给大家提供一些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负担,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这是政策最重要的效果。如果人们的幸福感真的提升了,生育意愿、生育率的提升就会是自然而然的。

这项政策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也与扩大内需、挖掘消费潜力等政策息息相关。它有综合效应,有助于释放生育需求,减缓少子化、老龄化的发展程度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不利影响。从政策评估角度,杨凡指出,对于人口数量或者生育率的变化,很难单独剥离出生育补贴政策的效果。很多研究都表明各国的生育支持政策是有用的,主流观点认为其对于提升生育意愿是有效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