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孩1年3600元育儿补贴影响有多大 低收入家庭受益显著
针对每孩每年3600元的育儿补贴政策,其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显著,这一政策为家庭提供了实质性的经济支持,有助于改善儿童的成长环境,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育儿补贴的发放将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该政策的具体影响程度还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每孩1年3600元育儿补贴影响有多大 低收入家庭受益显著!经过多轮预告,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终于迎来实质性落地。7月28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虽然从2021年起,国内多地推出包括育儿补贴在内的多种措施来促进生育,但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同,补贴范围和金额存在差异,因此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从未被育儿补贴政策覆盖。而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向群众发放的现金补贴,一孩、二孩、三孩均可申领。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表示,该制度延续了近年来关于生育支持政策的发展方向,将不同地区实施的生育补贴政策的地方经验逐步上升为国家安排。
育儿补贴对生育的正向调节作用有多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杨凡教授等人今年5月在《人口研究》刊物上发布的调查显示,在各类生育支持政策中,已婚未育和已婚一孩人群对生育补贴政策作用的认可度最高,认为有用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0.3%和77.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黄乾教授等人基于“中国企业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调查”的分析发现,尽管各项政策均可以不同程度提升生育意愿,但各项生育支持政策对不同群体的作用也有所差异。例如,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对已育、高收入、高工作强度、大城市女性职员作用更大;29岁及以下、高学历、大城市未育女性职员则更看重生育假;而生育补贴对29岁及以下或40岁及以上的中小城市女性职员作用更大。这是因为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中,“生育的直接成本依然在生育决策中占主导”。
每孩3600元、3年共计1.08万元的国家级补贴,在大城市家庭看来并非“巨款”,但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这样的支持十分重要。育娲人口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计算显示,低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2.6万元,中间偏下收入组家庭为28.2万元。另外,0-3岁婴幼儿的养育成本平均占各阶段总养育成本的20.5%,这意味着1.08万元的生育补贴对低收入家庭而言非常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钟辉勇提到,中央财政会根据东、中、西部的财力状况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从而有效帮助财政实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兜底,确保政策能够持续发挥效果。《方案》还提出地方提标部分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并要求省级或市级政府部门拟出台其他育儿补贴政策或提标的,应加强事前论证评估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给予了各地育儿补贴政策的弹性空间。
此前,国内已有多地探索和发布育儿补贴。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公开发布的数据,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政策,其中云南、宁夏、安徽实现省级层面政策覆盖。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王智勇的梳理,从2021年四川攀枝花在国内首创育儿补贴机制以来,地方育儿补贴的模式主要分为一次性发放现金和定期发放补贴两种,此外也有一次性发放和定期发放相结合的综合支持型。
这些育儿补贴政策对各地的民生预算提出了不低的要求。比如湖北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撰文介绍,天门生育二孩家庭最高可享受综合补贴21.6万元、生育三孩家庭最高可享受综合补贴28.5万元(包含购房补贴和职业补贴)。根据纪道清的测算,天门市2024年至2026年预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鼓励生育,有望多出生3000多个孩子。
《方案》强调,育儿补贴方案要统筹考虑人口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补贴范围和标准,确保财政可负担、政策可持续。除了化解生育带来的经济压力,如何让家庭与工作之间取得平衡,如何缓解托育、教育等抚养焦虑,这些都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多方通力合作才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