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男子薅羊毛38万获刑 诈骗行为受惩处

访客 2025-07-30 14:30:34 35059
一名男子通过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涉案金额高达38万,最终被判处刑罚,这一事件提醒人们,任何形式的诈骗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此案警示公众要警惕欺诈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案件,一名男子因“薅羊毛”38万元而获刑。2024年9月底,某网购平台工作人员在审核用户订单时注意到,有一个账号长期频繁下单购买手机、平板电脑等高价电子产品,却总是在收货后迅速申请拒收。进一步比对异常订单数据后发现,这些订单内的主商品已经被退回,但随单赠送的共计800多件赠品却没有返还记录。网购平台随即向警方报案。经调查,问题账号的注册人为张某,但他称自己的账号自2021年后就没有再使用过。经过民警提示,张某想起被告人孙某曾借用过这个账号,并多次索要登录验证码。

男子薅羊毛38万获刑 诈骗行为受惩处

办案人员了解到,孙某是一名快递员,未返还赠品的订单也由他负责配送。面对警方的讯问,孙某坦白了自己的作案经过。原来,作为快递员的他在2022年网购时发现了一个平台漏洞,开始利用规则漏洞非法牟利。孙某发现电商平台的自营商家在销售电子商品时会附赠蓝牙耳机、触控笔、快充插头等高价值赠品,并且主商品和赠品是独立包裹发货。他发现只要拒收主货品,平台只会核查主货品的拒收情况,赠品的退还与否不会影响退款。于是,孙某通过拒收主货品并截留赠品的方式转售获利。

男子薅羊毛38万获刑 诈骗行为受惩处

为了规避风险,孙某借用了朋友张某的网购账号,并绑定了家人的银行卡,频繁通过网购平台购买高价电子产品。他还经常留下多个虚构的地址,这样其他快递员无法配送,只能将包裹放到站点无人认领区,孙某就可以截获这些包裹。为了掩人耳目,他告诉同事自己在平台上抢购电子产品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打消了同事的怀疑。

男子薅羊毛38万获刑 诈骗行为受惩处

法院查明,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孙某通过某网络购物平台,假意购买商品,采取拒收商品签收赠品后申请全额退款的方式骗取赠品,并将赠品出售后获利,共计骗得商品800余件,涉案商品价值38万余元。法院审理认为,孙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孙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具有自愿认罪认罚的情节,其家属也已经全额退赔了平台的经济损失,法院依法对其减轻处罚。2025年5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判决,孙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男子薅羊毛38万获刑 诈骗行为受惩处

法官提醒,网购平台和商家应加强技术防护,完善规则体系,及时处理物流、交易等技术漏洞,防止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应注意遵守规则,诚信买卖,合法合规地“薅羊毛”。如果通过虚拟地址更换IP,甚至使用一些非法的小程序或软件绕过发券部门对发放区域的限制,集中骗领消费券,或者像本案中通过虚拟交易拒收订单后退回主货品,留下截留赠品转卖牟利的行为,就有可能触犯法律。

男子薅羊毛38万获刑 诈骗行为受惩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