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华西医生用修关节串联起川藏情谊 32年医路见证深厚友谊
一位华西医生通过修关节串联起川藏之间的深厚情谊,长达32年的医疗之路见证了这段友谊的牢固,他凭借专业的医疗技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川藏地区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展现了医者仁心,也体现了川藏两地人民的深厚情感。
一位华西医生用修关节串联起川藏情谊 32年医路见证深厚友谊!7月10日清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骨科主任医师黄奇早早抵达医院,准备为两位专程从西藏飞来的患者进行手术。从业32年来,黄奇已经收到688面锦旗,其中超过八成来自西藏的患者。
这些锦旗背后是一个个生命与希望的故事。例如,帮助41岁的西藏妇人改善髋关节功能,帮助70岁的西藏婆婆处理双侧髋关节病变,以及帮助85岁的西藏老奶奶解决膝盖疼痛问题。黄奇不仅治愈了患者的疾病,还与他们成为了朋友,他的微信上有超过5000位病人的联系方式,微信成了“移动诊室”,跨越千里的“云端问诊”时常进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成为川藏医疗协作的重要桥梁,80%以上的患者来自西藏。越来越多的西藏医学生来到成都实习,希望将四川的医疗理念带回西藏,延续川藏之间的“健康接力”。
上午8点20分,黄奇和同事已准备就绪,准时走进手术室。第一台手术的病人德吉(化名)来自西藏那曲,她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而备受折磨。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将改善她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西藏,黄奇是知名的“修关节”的专家,今年是他从医的第32年。他的病人中八成以上都来自西藏。西藏大部分地区处于高海拔,高寒缺氧的地理环境使得骨关节病在当地农牧民中高发。黄奇的办公室挂满了锦旗,记录显示他共收到了688面锦旗,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西藏病人。
黄奇和越来越多的西藏病人及家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微信上超过5000位病人的联系方式使他能够随时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关于生命与希望的故事,比如一位70岁的拉萨太婆在医院做了双侧髋关节手术后,加入了当地的老年歌舞队,五年后专程来医院送锦旗;另一位85岁的日喀则老奶奶在医院做了膝盖手术后,重新能够正常走路,提高了晚年的生活质量。
最近十年,西藏成为黄奇除了家乡四川外去得最多的地方。每年他都会进藏进行义诊和疾病调查研究,对西藏人民及其土地越来越有感情。
立足西藏高寒缺氧的特殊区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致力于保障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该医院成立于1971年,1997年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合作办院协议,挂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医院年门急诊接诊量达到41万余人次,手术1.2万余台次,其中西藏患者占80%以上。
到了下午,黄奇带实习医生一起去住院部查房。来自西藏的进修实习生一边学习,一边帮忙翻译与患者沟通。最近三年,医院接收了418名西藏来院进修实习生和130余名医技护理人员。来自西藏昌都的扎西曲加是西藏民族大学临床医学大五学生,从今年6月开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消化内科实习。他表示,实习期间每天都要接触病人,跟随老师一起问诊、采集病史,并规范书写病历。他还充当翻译的角色,帮助医生和患者沟通。
接下来的一年,扎西曲加将在成都度过。他表示,希望一年后能将四川的医疗理念带回西藏,惠及更多西藏人民。
多年来,华西医院选派多名优秀干部到成办分院担任领导,近百名华西医院专家通过门诊、教学、手术、查房等方式进行帮扶指导,让西藏患者在成办分院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医院还选派医务人员前往西藏各地市开展巡回义诊,累计接诊近7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