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老师谈北京中考改革 志愿填报以稳为主
北京中考改革引发家长和老师关注,志愿填报以稳定为主,改革旨在更好地评估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家长们表示,在填报志愿时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同时考虑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特色,老师们建议家长和孩子充分了解改革内容,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决策,确保孩子顺利升学,此次改革旨在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7月9日,2025年北京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查询系统开通。考生须在13日至17日期间填报志愿。当天,北京教育考试院还公布了各区分数段人数(含加分)统计,列出了某一分数段的考生人数以及累计人数。
今年是新一轮中考改革的第一年,考试科目和计分方式有所变化,中招志愿填报也相应调整。东城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中招办主任肖军光表示,中招录取总分为510分,参加贯通培养项目招生的考生需达到380分方可填报相关志愿;参加指标分配招生的考生需达到430分,且在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且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的应届毕业生方可填报相关志愿。
部分考生需要参加专业加试。2025年中招录取分为提前招生、指标分配招生和统一招生三个阶段。提前招生包括贯通项目和其他学校提前招生。指标分配招生包括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招生,依据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到低按志愿顺序录取。统一招生则按照学校招生计划,依据考生录取总分从高到低按志愿顺序录取。报考需专业加试的专业,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参加招生学校的加试,合格后才能填报相关志愿。
在统一招生阶段未满额的学校可以申请参加志愿征集,但有加试要求的学校不再组织加试。肖军光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突出“稳”字。提前招生批次和指标分配招生批次需慎重选择,一旦被前面批次的志愿录取,后面批次填报的志愿自动作废。统招志愿前两三个志愿可以冲高一点的学校,中间三四个志愿填报与自己考试位次相当的学校,后面四五个志愿用来兜底。往年建议选择两三个学校保底,但今年政策变化较大,建议将保底学校增加到4到5个。三个批次志愿都未被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参加征集志愿,但选择空间有限。肖军光建议尽量避免滑档,并不推荐复读,因为明年开始中考生逐年增加,复读面临的竞争压力可能更大。根据北京市相关政策,往届生要在总分基础上减5分进行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