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名女子因从事私厨上门服务半年实现月均收入近2万元,引发热议。这场争议的焦点并非收入本身,而在于“日均6单”的可行性——网友围绕时间分配、服务流程与行业真相展开激烈辩论。
事实上,私厨上门服务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24年春节,杭州小伙丁尧团队便因单日接单11场、月入超5万元登上热搜。此类案例的集中曝光,反映消费者对个性化餐饮服务的需求激增,尤其在年轻群体中,“省时、省力、有仪式感”成为核心卖点。
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家庭会如此规律且紧密地安排用餐时间,而且在不同客户家之间赶路也需要耗费时间。同样,晚餐的时间安排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此外,备菜、烹饪、清洁全程需站立操作,日均6单意味着连续高强度劳动。丁尧团队曾提到,高峰期间厨师需凌晨采购、深夜收工,体力消耗极大。若客户不提供食材,采购与交通时间将显着增加。杭州私厨丁尧的案例显示,团队通常凌晨5点采购以保证食材新鲜,且需自驾携带锅具,这些成本在个人接单中可能被低估。
对于这些质疑,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每天 6 单的数量可能存在一定水分,但上门做饭这一行业确实存在高收入的可能性。如果服务者能够合理规划时间,比如与客户协商灵活的用餐时间,提前准备好食材,提高做饭效率,同时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接单,减少通勤时间,是有可能在一天内完成较多订单的。而且,不同地区的客户用餐习惯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的居民用餐时间可能相对灵活,这也为上门做饭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安排空间。
然而,高收入背后是行业的高淘汰率。丁尧坦言,私厨收入极不稳定,春节旺季月入5万,平日可能不足万元,且需应对客户投诉、体力透支等风险。对于个体从业者而言,月薪2万或许是流量红利期的短暂狂欢,而非可持续常态。
这场关于“6单神话”的讨论,最终指向一个更深刻的命题:在服务业数字化与个性化并行的时代,如何平衡效率、品质与劳动者权益?或许答案不在算清每一分钟的时间账,而在于构建一个让手艺被尊重、让付出有回报的生态体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东海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hangzhan.com/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