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充电宝合规进入全新阶段 安全技术规范升级

访客 2025-07-17 13:47:21 69523
充电宝合规进入全新阶段,随着安全技术规范的升级,充电宝市场迎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为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产品的合规性,最新的技术规范涵盖了充电效率、电池寿命、安全性能等多个方面,此次升级旨在提高充电宝的安全性能,减少潜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将能够享受到更加安全、可靠的充电宝服务。

充电宝合规进入全新阶段 安全技术规范升级!2025年7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充电宝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安全技术规范升级。新国标修订主要聚焦电池安全、充电效率及产品标识三大核心领域,旨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根据最新发布的《锂电池、充电宝质量安全技术规范(修订草案)》,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在售充电宝必须通过新版3C认证,未获认证产品将禁止生产、销售及进口。

充电宝合规进入全新阶段 安全技术规范升级

此次规范升级并非首次针对充电宝行业出台强制性标准。早在2023年8月,国家便已将充电宝纳入3C认证目录,要求产品必须通过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等多项检测。2024年6月,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明确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属于召回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反映出监管部门对充电宝安全隐患的高度重视。

近期充电宝安全事故频发成为推动新国标升级的直接导火索。2025年6月,罗马仕、安克等知名品牌相继发布召回公告。罗马仕召回的移动电源因电芯原材料问题,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因绝缘失效引发燃烧;安克则因供应商电芯擅自变更原材料,导致长期使用后存在过热风险。据统计,仅2025年6月,全国共发生充电宝自燃事件23起,其中8起发生在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新国标对充电宝的核心指标提出更严格要求。在电池安全方面,明确要求电芯必须通过针刺、挤压、高温等极端测试,将热失控临界温度从现行标准的130℃提升至150℃。充电效率方面,规定产品实际输出容量不得低于标称值的90%,并强制标注能量转换效率。标识规范上,3C认证标志需采用激光雕刻工艺,确保无法伪造或脱落,同时要求外壳必须清晰标注额定容量、电压、制造商信息及生产日期。

消费者选购充电宝时需重点关注3C认证标识,可通过国家认监委官网查询认证编号真伪。检查参数完整性也很重要,正规产品外壳应标注额定能量(Wh)、电池容量(mAh)、输入输出电压(V)等核心数据,未标注或标注模糊的产品可能存在虚标问题。此外,优先选择铝聚合物电芯产品,其安全性能优于传统圆柱形锂离子电芯。

行业专家指出,新国标实施将加速市场洗牌。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统计,目前国内充电宝品牌超过2000个,但通过3C认证的企业不足30%。新规落地后,预计将有60%的中小品牌因无法满足技术要求退出市场。头部企业如安克、绿联、华为等已率先完成产品升级,例如安克推出的能量舱165W充电宝,不仅通过新版3C认证,还搭载智能温控系统,可实时监测电池温度并调整输出功率。

此次规范升级对消费者出行产生直接影响。根据民航局最新规定,携带充电宝乘坐飞机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约27000mAh)、具有清晰3C标识、未被列入召回名单。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的充电宝需经航空公司批准,且每人限带2块。共享充电宝也被纳入监管范围,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要求共享充电宝企业必须在设备上标注3C认证信息及生产日期。

为帮助消费者应对新规,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充电宝选购及使用指南》。建议购买时选择2025年6月后生产的产品,此类产品已全部完成新版3C认证。使用过程中需避免长时间充电,建议电量保持在20%-80%之间。若发现充电宝出现鼓包、异常发热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

此次充电宝新国标升级标志着我国对消费电子产品的安全监管进入新阶段。从政策制定到行业响应,再到消费者教育,一个覆盖全链条的规范体系正在形成。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提升和市场竞争的日益规范,充电宝行业有望彻底告别价格战时代,转向以安全、品质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发展阶段。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