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体检10年未提示风险查出癌症晚期 体检机构遭质疑
一名女子在连续10年的体检中未收到任何风险提示,然而最近却被诊断出癌症晚期,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体检机构的质疑,体检的重要性及其准确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强调定期体检和选择有信誉的机构进行体检的重要性。
体检本该是身体健康的“预警器”,但北京律师张晓玲的经历却让不少人对体检机构产生了疑问。她连续10年在同一家体检机构检查,都没有被告知有患癌风险,结果去年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张晓玲从2013年至2023年间,在爱康国宾北京分院进行体检,期间双肾检查长期显示“未见明显异常”。2023年的报告提示右肾“钙化灶”,但未被提示患癌风险,“癌胚抗原定量”等肿瘤筛查指标也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张晓玲认为如果爱康国宾能早点预警,她的病不会拖这么久才被发现。
2024年,张晓玲更换了体检机构,被发现右肾存在3.5cm×2.8cm的分叶状低回声,随后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确诊为右肾透明细胞癌并接受了手术。2025年2月,她被进一步确诊为肾癌骨转移晚期。多位专家表示,她所患的肾癌和骨转移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病情肯定不会如此严重。
张晓玲认为爱康国宾存在“误检、漏检”,并于7月4日发送了律师函,要求提供检测标本、技术合法性证明及检验人员资质等材料。但截至7月16日,她仍未联系上爱康国宾。爱康国宾的反馈是法务部门已收到律师函,正在讨论处理投诉,但暂无法回应是否存在检测问题。
此次事件引发大量网友对体检机构的讨论,类似经历并非个例。有网友表示家人在爱康国宾与医院的检查结果截然不同,还有人提到胸部检查未发现已知的乳腺增生,数月后医院B超却查出乳腺结节。另一些私立体检中心也被指存在问题,如美年大健康被误诊出颈动脉肿块,有人2018年体检“正常”,2019年即确诊肾肿瘤并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争议中也存在不同观点。有网友指出常规体检根本做不了癌症筛查,部分癌症本身具有隐匿性,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发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医学专家提醒,常规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一些癌症只有通过专项筛查才能发现。针对不同癌症需选择专项检查,如低剂量CT筛查肺癌、胃肠镜筛查消化道癌等,且体检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在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上海市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总结了20种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以及正确筛查的“金标准”。
当代人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已成常态,张晓玲的遭遇令人痛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健康管理不能仅依赖“未见异常”这四个字。面对狡猾的癌症,我们更需要主动出击:高危人群定期专项筛查,关注身体异常信号,选择可靠机构进行检查。提醒身边人:防癌无小事,筛查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