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丰沙线重开迎战首个暑运汛期 全面升级防汛措施
北京丰沙线重开迎接首个暑运汛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汛需求,全面升级了防汛措施,该线路在加强设备检修、完善应急预案的同时,还增派了专业防汛人员,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此次重开标志着北京西部地区铁路运输能力的提升,将为旅客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北京丰沙线重开迎暑运汛期,全面加强设备检修和应急预案制定,增派防汛人员,提升铁路防汛能力,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
从北京沿永定河岸北上,丰沙铁路蜿蜒穿行于高山深谷之间。虽然京张高铁提速后从北京到张家口只需不到1小时,但丰沙线仍保留着3个多小时的绿皮火车车次,票价仅28.5元。
丰沙线备受关注,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其沿线设备设施严重受损。经过一年多的线路整修、设备维护和环境治理,去年11月恢复了客运开行。随着汛期再次来临,如何确保丰沙线安全度汛成为焦点。
7月15日雨后,丰沙线旁群山笼罩着薄雾。下午3点多,在34号隧道道口处,国铁北京局北京西工务段的线路工人们正在清筛和捣固线路。下过雨后,隧道口积水较多,轨道下方泥土变得松软,需要通过“清筛”将道床里的泥土清理干净,以保持列车通过时的稳定。丰沙线全长近105公里,共65座隧道,清筛难度大。今年暑运前,国铁北京局北京西工务段解决了复杂隧道清筛难题,明渠区域或填埋改造,或预埋铸铁排水,首次实现全线大型机械捣固与清筛贯通,减少了汛期雨水对线路的影响。
除了人工清筛,丰沙线还使用了捣固车、清筛机、打磨车等大型养路机械进行作业。此外,“23·7”强降雨后,车站、桥梁、山谷等重要点位增设了雨量计,数据实时回传,一旦发生短时强降雨,会采取限速、封锁等措施。线路视频监控也更多了,333处隧道口视频监控如同“千里眼”,全方位监测汛期线路风险,将实时画面回传调度指挥中心。
丰沙线列车在一些区段几乎是“贴山而行”。为防止山体落石,这两年在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多发路段新建了18处棚洞,山体挂网70余万平方米。铁路“护路神”即铁路线路障碍报警检测系统也在更多区段投入应用,利用红外线光判断限界内是否有异物。如果有异物砸到轨面上,系统会发出警报声,后方也会收到报警信息,以便及时处置。
有水害风险时,检查车先行。一旦出现降雨应急预警,在三家店至官厅西间的高风险区段,轨道车基地检查车会及时出库,在旅客列车前行驶。只有检查车安全驶出,旅客列车才能开行。今年,无人机航拍、卫星云图、雷达图识别等技术手段也将应用于铁路防汛,沿线各站配备了卫星电话,即便没有信号也能及时沟通联络。
今年是丰沙线建成通车70周年,重新恢复开行的丰沙线列车依然是不少一线劳动者的选择。汛前,铁路部门对丰沙线进行了三轮“上山下河”专业纵深排查,整治了1199处隐患,确定了472处重点防洪处所并实施闭环管控,推进了两批共14项防洪预抢工程和3项复旧工程。当前,丰沙线实施防洪网格化管理,划分三级网格责任单元,强化预警分级响应。
如今,永定河畔绿树成荫,休闲广场毗邻林立,农舍站房修缮一新。位于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的“路地协作文化交流基地”去年9月对外开放,曾在极端强降雨时救助和安置过旅客的北京西工务段安家庄线路工区,如今变身“红色教育基地”,记录了发生在安家庄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