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为什么现在没什么人吃口香糖了 消费逻辑的变迁

访客 2025-07-17 17:44:15 6224
随着消费逻辑的变迁,口香糖的消费逐渐降低,现代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质,口香糖虽然曾因其携带方便、缓解口气等优点受到欢迎,但因其长期咀嚼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和对环境的潜在污染,使得其逐渐失去市场,多样化的零食选择也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使得口香糖的吸引力减弱,消费逻辑的变迁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是现今口香糖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

2014年超市收银台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排队时顺手拿一盒绿箭口香糖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年中国口香糖年销售额突破了120亿元,平均每10秒就有一盒从收银台货架被买走。然而到了2023年,同样的位置变成了手机充电线和迷你漱口水,曾经占据C位的口香糖蜷缩在角落,年销售额缩水近20%,成了超市里的“滞销古董”。

为什么现在没什么人吃口香糖了 消费逻辑的变迁

这场“社交神器”的消亡史,是一场消费逻辑革命的结果。移动支付的普及直接削减了口香糖的销量。过去排队结账的三分钟是口香糖的黄金时间——现金找零时顺手买一包,无聊时撕开嚼两颗。但如今,人们低头刷完朋友圈就能完成扫码支付,连货架余光都懒得扫。

为什么现在没什么人吃口香糖了 消费逻辑的变迁

全球口香糖衰退曲线与智能手机渗透率完美重合:美国市场自iPhone面世的2008年起连跌15%,日本从2005年触顶后销量腰斩。当手机成为新的“时间填充器”,咀嚼的节奏终究敌不过指尖的滑动。

为什么现在没什么人吃口香糖了 消费逻辑的变迁

“嚼口香糖会变大方脸!”这条都市传说对年轻人影响巨大。英国一名小伙为验证真伪,每天嚼12小时口香糖坚持一年,最终咬肌隆起如核桃的对比照全网疯传。这使得年轻人担心清新口气的代价是下颌线消失,开始转向便携式漱口水等替代品。2020年阿里系漱口水销售额暴增60%。

每块0.2元的口香糖清理成本高达1.1元。2002年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粘着40万块口香糖残胶,清洁工用刀片跪地刮了一周。环保公式“5分钟咀嚼 vs 5年降解”的强烈反差让Z世代视口香糖为“环境刺客”。尽管有艺术家尝试回收利用,将口香糖制成运动鞋,但这类创新尚未普及,年轻消费者已转向可降解包装的零食。

不过,口香糖正在实验室里迎来“赛博重生”。维生素口香糖把营养补充剂裹进薄荷糖衣,健忘族直呼“防丢神器”;美国药学家研发出ACE2抗病毒口香糖,能捕获95%的口腔新冠病毒,被称为“会消毒的糖果”。脑科学研究也发现,考前嚼20分钟口香糖能使脑区血流量提升28%,相当于给大脑做热身操。

回看口香糖的浮沉,本质是消费场景的集体迁徙:从收银台冲动消费到电商精准选购,从社交破冰工具到私人口腔管理。那些被淘汰的产品往往输在把“习惯”错当“需求”。但总有突围者看透本质:日本口香糖品牌转型推冥想专注嚼片,通过薄荷强度分级匹配不同工作强度;绿箭则把广告词从“亲近你我”改成“咀嚼思考”,在程序员论坛投广告主打代码调试伴侣。

写字楼里有人嚼着维生素口香糖写PPT,实验室里新冠阻断胶基正在量产线上滚动。超市货架或许不再是它的战场,但这场“咀嚼复兴运动”正以更隐秘的方式渗透生活。毕竟人类对“动嘴解压”的原始渴望从未消失,只是等待被重新定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