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央通报后桂林恭城县表态 整治形式主义顽疾

访客 2025-07-21 08:25:19 9309
中央通报后,桂林恭城县高度重视并立即表态,将整治形式主义顽疾作为重要任务,该县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此举旨在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通报后桂林恭城县表态 整治形式主义顽疾!2025年7月14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盲目建设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的典型问题。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规划占地140亩、总投资16.5亿元,旨在打造“桂林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然而截至2025年,项目仅完成5.4亿元投资,因资金链断裂停工烂尾,已建成的11栋建筑中有6栋长期闲置,利用率不足50%,造成严重财政浪费与民生隐患。

中央通报后桂林恭城县表态 整治形式主义顽疾

恭城县作为典型农业县,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0.1:10.4:39.5,农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基础薄弱。时任县委书记邓晓强在缺乏人才、产业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强行推动超大规模文旅项目,其决策本质是政绩冲动下的形式主义产物。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资金中6500万元财政资金被挪用至其实际控制的公司,形成利益输送链。

中央通报后桂林恭城县表态 整治形式主义顽疾

邓晓强通过操纵“四家班子会”代替县委常委会、安排亲信掌控县城投公司等手段,营造“集体决策”假象,规避正常审批程序。这种“一把手”权力独大的现象暴露出基层治理中民主集中制的失效。他还违规套用旅游用地政策,非法侵占870万元土地溢价返还款,进一步加剧了项目的违规性。

中央通报后桂林恭城县表态 整治形式主义顽疾

项目启动时,恭城县GDP仅110.71亿元,财政收入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债务余额高达26.76亿元。在如此脆弱的财政状况下,既未进行科学的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也未建立退出机制预案,最终导致5.4亿元财政资金陷入“投之愈多、损失愈大”的困境。

中央通报后桂林恭城县表态 整治形式主义顽疾

经济层面,烂尾项目不仅造成直接资金损失,还导致140亩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恭城县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4亿元,刚性支出需求却持续增长,民生领域资金被冻结在“钢筋水泥”中,形成发展的“负资产”。

中央通报后桂林恭城县表态 整治形式主义顽疾

社会信任方面,群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度因“看得见的浪费”受损。项目周边居民反映,原本期待的就业机会与基础设施改善化为泡影,部分建筑甚至成为安全隐患。这种“政府失信”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修复。

该事件折射出基层治理中“重项目轻实效”“重投入轻监管”的积弊。桂林市纪委监委在邓晓强案后推动以案促改,督促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但如何将制度转化为执行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政府应建立“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第三方可行性论证”双保险机制,对超出地方实力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例如,可借鉴浙江“后陈经验”,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机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纳入决策流程。需构建“事前风险预警—事中动态监管—事后绩效评估”的全链条监督网络。恭城县在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报告中提出“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与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但需进一步细化对重大项目的专项监督措施。

对于已烂尾的瑶汉养寿城项目,可探索“资产重整+用途转型”路径。例如,将闲置建筑改造为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农产品展销中心等便民设施,既减少资源浪费,又能修复政府公信力。

这起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固性。唯有以科学决策的胸襟和强化执行的担当,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正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强调的,整治形式主义需“久久为功”,这一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监督。中央通报后桂林恭城县表态 整治形式主义顽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