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海南经济特区终于要站到开放“一线” 封关运作开启新篇章

访客 2025-07-24 11:56:20 32058
海南经济特区即将迈向开放前沿,封关运作标志着新的篇章开始,这一重要举措将带来深远影响,推动海南在经济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封关运行后,海南将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和优质资源流入,加速经济发展,这一发展将为海南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靴子终于落地,就在12月18日。自2018年4月党中央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外界始终对这个中国内地唯一自贸港的建设进度高度关注,对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充满期待。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封关的具体时间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届时,海南全岛将成为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一线”放开即海南自贸港与我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自由便利进出;“二线”管住则是将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进行精准管理;岛内自由则指在海南自贸港内,各类要素可以相对自由流通。

这一天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因此,下一步需要持续完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表示,面对建省以来的第三次历史性机遇,海南显然不想再错过。海南希望站上“一线”。

封关制度设计给海南旅游业和消费市场带来了信心。数据显示,2024年海南接待中外游客9720.78万人次,同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其中,入境过夜游客111万人次,增长115.6%。游客总花费2040.14亿元,增长12.5%。人均消费2099元,全国排名第一,人员便利进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2010年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海南就被认为迎来了第二次历史性机遇。然而,“旅游”和“消费”两张牌并未带来太多实质性收益。直到2020年的中秋国庆假期,海南离岛免税购物8天揽金10.4亿元,惊人战绩一直延续到当年底。

自贸港政策的支撑作用显著。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离岛免税额度从每人每年3万元提升至10万元,同时扩大免税商品种类。截至今年3月,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累计销售额已突破2500亿元,购物人次达4500万。海南还不断新增“邮寄送达”“即购即提”“担保即提”等提货方式,提升免税消费便利化水平。财政部表示,封关运作后将进一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

消费要增活力,产业更要强竞争力。过去7年间,海南一边推进自贸港建设,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一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告别房地产。2018年,海南出台最严限购令,摆脱房地产依赖势在必行。海南确定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这四大产业目前占海南GDP的67%,5年来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海南独特的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生态绿色等资源禀赋叠加自贸港开放政策优势,让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更有底气。去年11月,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首次发射任务,文昌成为重型、可回收火箭的理想发射地。海南希望企业在此构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建设国际卫星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打造卫星数据保税区,搭建面向全球的商业卫星虚拟星座。

海南从“边陲海岛”切换到“开放前沿”,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7年来,海南一直在重塑内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18年8月,海南出台《提高政府执行力十五条措施》,对政府执行力顽疾动刀。同年,海南选派100名业务骨干分赴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及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自贸区跟班学习。中组部也支持一批自贸区干部赴琼挂职。

通过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海南累计引才85.1万人。2020年至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超过建省后前32年总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30%。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施行对自贸港建设意义重大。海南希望在法治原则下推进改革,真正接下属于自贸港的流量与富贵。封关之后,需要更好地运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