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孔肯雅热患者:疼得无法下地行走 关节痛症状明显
基孔肯雅热患者表现出剧烈的疼痛和明显的关节痛症状,导致他们无法下地行走,这种疾病可能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该病毒通过蚊虫传播,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的身体不适,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医疗治疗以缓解疼痛和不适,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
基孔肯雅热患者:疼得无法下地行走 关节痛症状明显。7月23日下午,在乐从医院感染科病房内,六旬的基孔肯雅热患者韦娜讲述了她的发病经历。她提到前一天症状更加严重,手脚关节痛得难以行走。入院时她高烧至38度多,伴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和皮肤红肿瘙痒。经过一天治疗并服用祛湿热的中药后,她的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韦娜进一步描述了典型的基孔肯雅热症状,包括手脚小关节按压时的麻木疼痛感以及下肢出现的红疹和瘙痒。她推测此次感染可能与居住环境有关,她家所在商品楼楼顶近期由物业清理了一批堆积垃圾,那里可能是蚊虫滋生的地方。
乐从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群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还兼任呼吸内科肿瘤科主任。对于韦娜的症状,林群解释说,相比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潜伏期较短,大约12天,发热为单峰热,即退烧后通常不会反复发烧。皮疹以斑丘疹为主且出现时间较早。最显著的区别是关节疼痛,尤其是手、脚等小关节疼痛。而登革热则表现为双峰热(退烧后再次发烧)、高热、头痛骨痛和针尖样的点状皮疹更为常见。
林群强调目前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是关键。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两部分:严格隔离患者并实施灭蚊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链;针对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分别给予退热、止痛和抗过敏止痒处理。根据现有病例分析,已收治的患者中没有重症,出院标准是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病程超过5天且核酸检测阴性。目前已出院近300例患者,未发现复发情况。林群呼吁公众科学看待疫情,无需过度恐慌,但也绝不能轻视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