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加拿大鹅”为何“飞”不动了 资本退场与市场挑战

访客 2025-07-24 16:14:46 14344
加拿大鹅面临资本退场与市场挑战,导致其业务发展受阻,"飞"不动了,资本撤离可能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投资策略调整或公司表现不佳等原因所致,市场挑战可能来自于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变化或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加拿大鹅需审视自身战略,适应市场变化,以应对当前困境。

加拿大鹅为何飞不动了!酷暑时节,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却迎来了它的寒冬。近日,加拿大鹅公司的控股股东贝恩资本正考虑出售其部分股份,并已引起一些潜在买家的兴趣。

贝恩资本是一家美国投资公司,2013年收购了加拿大鹅的部分股权,2017年推动该品牌成功上市。在资本的推动下,加拿大鹅从一个多伦多本土品牌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热门品牌。然而,截至2025年7月22日,加拿大鹅公司市值仅剩13.7亿美元,较巅峰时蒸发64亿美元。

“加拿大鹅”为何“飞”不动了 资本退场与市场挑战

媒体分析认为,贝恩资本此次打算出售加拿大鹅的股份,一方面是因为察觉到其增长动力不足、股价持续低迷,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完成收购后的12年里,贝恩资本已取得可观利润。尽管加拿大鹅的市值巅峰已成过去,但与投资初期的3.6亿美元估值相比,如今13.7亿美元的市值也让贝恩资本净赚不少。

从财务数据来看,加拿大鹅的业绩增长明显放缓,全球营收增长率从2022财年的21.54%逐年下滑至2025财年的1.1%。去年3月,加拿大鹅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裁员比例高达17%。外界推测,由于营收增长放缓,加拿大鹅不得不依靠裁员来降本增效。公司董事长兼CEO丹尼·瑞斯将此次裁员形容为“艰难但正确的事”。

“加拿大鹅”为何“飞”不动了 资本退场与市场挑战

丹尼作为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接棒之初,公司年收入仅有300万美元,但他立下了远大志向:要让加拿大鹅成为世界第一的羽绒服品牌。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品牌走出加拿大,迈向了世界。如今,又到了他力挽狂澜的关键时刻。

“加拿大鹅”为何“飞”不动了 资本退场与市场挑战

加拿大鹅起初只是一个做户外服饰的小品牌。1957年,波兰移民萨姆·提克在多伦多创立了一家名为“都市运动服”的小公司,主要售卖户外服装,主打御寒羽绒服等产品。由于用料扎实,保暖性强,这款羽绒服深受户外工作者的欢迎。

1985年,提克的女婿大卫·瑞斯接手了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将公司更名为加拿大鹅。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他坚持羽绒服要在本土生产,不找代工厂。2001年,大卫的儿子丹尼成为公司新任CEO。青少年时代,丹尼对接班这件事非常不情愿,但在一次德国的服装展会上,他发现当地消费者对加拿大鹅情有独钟,从而点燃了他的热情。

“加拿大鹅”为何“飞”不动了 资本退场与市场挑战

为了卖出更多羽绒服,丹尼把“加拿大制造”作为宣传点。在他看来,真正的品牌价值源于不可替代性,“‘加拿大制造’就是我们的护城河”。此后,加拿大鹅一直坚持使用本国面料、聘用本地工人,严格执行北美生产标准和程序。2009年,加拿大鹅开始进一步国际化升级,从户外品牌变成时尚界的宠儿,通过影视植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在明星效应的带动下,穿加拿大鹅羽绒服成为一种时尚。2013年,加拿大鹅年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虽然丹尼曾宣称“我们依然是一个功能性品牌”,但其羽绒服定价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每年固定涨价10%—17%,外界普遍认为加拿大鹅正在强化其奢侈品牌定位。

加拿大鹅火了之后,国际资本纷纷涌入。2013年,贝恩资本对加拿大鹅进行了收购,持股比例为70%。资金注入后,加拿大鹅的产能和产品种类大幅提升,销售快速增长。2017年3月,加拿大鹅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地上市,迅速拓展市场,中国成为其扩张的重要一站。

2018年12月,加拿大鹅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了首家门店,进入中国市场后一度引发抢购热潮。然而,加拿大鹅并未珍惜为其带来丰厚利润的中国市场,反而对大陆消费者区别对待。2021年底,上海的贾女士购买了一件价值上万元的加拿大鹅羽绒服,却发现衣服存在质量问题,要求退货时被拒。此事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紧接着,又有媒体报道加拿大鹅生产的“白鹅绒”羽绒服实际填充的鹅绒仅占16.8%,涉嫌虚假宣传。不少消费者投诉称,该品牌羽绒服还存在钻绒严重、洗后变形等问题。最终,市场监管部门对其开出了45万元罚单,并再次责令整改。

这一系列风波导致中国消费者对加拿大鹅的好感度急剧下降。该公司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大中华区营收增速骤降至1%。一位商业分析师表示,近年来,中国本土品牌通过“品质+国潮”策略,直接分流了加拿大鹅的核心客户群。同时,中国消费者的穿搭开始注重不同场景的区分,而加拿大鹅“功能性+奢侈品”的定位显得尴尬。它不仅需要重振放缓的业绩,更需要重新定位品牌的价值坐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