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企业参观时溺亡,安全责任岂能如此轻易“脱落”?
近日,东北大学六名学生在企业参观时发生溺亡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悲剧再次凸显了安全责任的严重性,不能轻易“脱落”,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深刻反思,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学生及其他公众的安全,对于此次事故,必须彻底调查原因,追究责任,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据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消息,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目前,属地党委政府、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7月24日早间,中金黄金发布情况说明,对事件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并对此产生的社会影响深表歉意。
6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因为一次学校和企业组织的参观而集体殒命,这一消息令人痛心不已,震惊万分。宛如恐怖电影中的可怕情节,残酷地在现实中上演,不仅让遇难学生的家人陷入无尽的悲痛,也让所有得知消息的人感到心疼和惋惜。
东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采矿冶金更是其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或许都是今后的行业翘楚。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被事故所吞噬,这不光是个人和家庭的痛苦悲剧,也是整个社会难以估量的损失。
官方披露的事故原因,虽只有寥寥数语,但也令人触目惊心,6名大学生是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而溺亡。浮选槽作为筛选矿石的核心设备,里面满是黏稠的矿浆,具有腐蚀性和高温风险,人一旦掉入其中难以浮起,越是挣扎越容易被卷入,很难有生还的希望。格栅板是浮选车间平台上保障安全的金属盖板,供人行走或站立观察设备,企业既已知有多名学生、老师前来参观,就更应该严密检查设施,确保关键的安全防护设备牢固安全,全力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怎么会让这么重要的格栅板,如此突兀地脱落呢?
格栅板的脱落,背后隐藏着诸多可能的原因。是设备老化或质量不佳?是日常维护不到位,有损坏也无人察觉,还是其他原因?……目前官方虽未公布详细调查结果,但浮选车间本就是高危区域,安全管理理应慎之又慎,对一切风险隐患“零容忍”,格栅板这样关键的,关乎生命安全的设施,竟然如此轻易地脱落,足以说明,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也轻飘飘地“脱落”了。
就在事故发生前12天,内蒙古矿业刚刚召开过安全生产会议,强调“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2月,公司还宣称选矿部浮选车间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2024年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然而,短短5个多月后,这样一家看上去非常重视安全,各方面都做得相当到位的央企子公司,却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匪夷所思的安全事故。这不禁让人质疑,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否仅仅落在了纸面上?安全意识是否已经严重滑坡?
安全不是开会喊口号就能保证的,必须实实在在落实到每一个细微之处,体现在每一处隐患的排查治理上。如果涉事企业真的如其在官方宣传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树牢了安全生产的系统与底线思维,又怎么会在至关重要的安全环节,没有消除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犯下如此难以挽回的大错?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安全责任是否浮于表面,悬在半空?需要从严调查,彻查到底。
六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代价太过沉重,令人痛心疾首。事故发生后再怎么惋惜和悲痛,都无法挽回,唯有彻查事故原因,从严追究责任,让那些在安全上不负责、不担当的人付出代价,给受害者及家属一个负责任的交代,也再次给全社会以深刻的警示。
更重要的是,要深挖安全责任脱落的根本原因,是设备管理漏洞,还是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抑或是安全制度执行不力?只有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才能真正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让“生命至上”不是一句口号,让安全责任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