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媒体:堵住校企深化合作的安全漏洞 警钟长鸣保安全

访客 2025-07-25 16:48:17 34705
媒体呼吁加强校企深化合作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强调堵住安全漏洞的重要性,为确保合作顺利进行,必须时刻敲响警钟,保持高度警惕,确保合作过程中的安全,通过加强合作双方的安全意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监管力度,以保障校企深化合作的安全稳定,共同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东北大学6名大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溺亡事件令人痛心。为尽快查明原因、明确事故性质、提出整改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故提级调查。

这是校企合作领域多年来发生的最严重安全事故之一,暴露出学校和企业深化合作中存在的协调沟通机制不健全、学生实习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亟需各方采取措施,堵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面临的安全漏洞。

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快速迭代升级,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结合、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关键路径,受到国家层面的鼓励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工矿和制造业等注重实践和技术结合的领域,校企合作受到广泛欢迎。

媒体报道显示,此次事故中的6名大学生所属的东北大学此前已经和涉事企业签订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并授予其“优秀实践教育基地”称号。然而,校方也承认,双方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因此,学校内部追责已是不可避免。

悲剧往往在一念疏忽之间发生。高校选择校企合作对象时要避免产教割裂,不能仅仅把学生送进工厂就完事。对于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高校必须认真履行对学生安全保障的义务,强化对企业的安全资质审查,派出专业团队赶赴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和过程监管,确保不放过任何可能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细节。即便发生安全事故,学校也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建立一套完备的实习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此次伤亡事件中,涉事企业应承担更大责任。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但目前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涉事企业2月份虽对格栅板进行过一次“局部更换”,但未对全部焊缝做无损检测,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这些显然是企业内部运行出现了安全漏洞,管理规范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

尽管学生们到达涉事工厂后当天便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但对于正处于活蹦乱跳年纪的大学生来说,生产现场的新鲜感可能远胜于安全培训。企业方面不能忽视,刚走出象牙塔的学生们并不具备足够辨别安全生产风险的能力,也不能奢望他们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面对正在进行从理论到实践转换的年轻人,企业进行“保姆式”照护必不可少,需要建立事无巨细的外来学生实习安全保障制度。

安全培训不能走过场,安全隐患排查更不能粗枝大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要注重安全生产这条“硬杠杠”。

此次事故发生后,国内多所高校紧急发布信息,提醒正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们注重生产单位的安全风险,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做好相应防护工作,以确保安全。希望此次事故能有助于提升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安全意识,促使各方在管理层面重新检视校企合作的安全保障课题,加强对学生生命安全的维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