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5200只“灭蚊鱼”1天灭蚊438只 生物防治引热议
佛山市投放了5200只“灭蚊鱼”,这些鱼类在短短一天内成功消灭了438只蚊子,这一生物防治方法引起了广泛热议,通过利用天敌生物控制害虫数量,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式,此举展示了生物防治的潜力,引发人们对更多类似方法的关注和探讨。
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其中顺德区报告确诊病例3627例,均为轻症病例。近日,“佛山2公园投放5200尾灭蚊鱼”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
广东佛山禅城城管透露,7月23日,园林工人在亚洲艺术公园的小湖里投放了200条专吃蚊虫幼崽的“鱼宝宝”。次日,在亚艺公园再度投放4000条“灭蚊鱼”,并在中山公园同步投放1000条 “灭蚊鱼”,目的是降低蚊虫繁殖率,通过生物防治方式有效降低蚊虫孳生密度,从源头切断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链条。
网友对这种灭蚊方式和效果表现出浓厚兴趣,也有人担心生物入侵以及对当地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甚至有人询问是否可以在家养几条。查阅文献发现,“食蚊鱼”原产于北美洲,上世纪初就引进到我国,适应能力强。有研究数据显示,一尾饥饿数天的雌食蚊鱼一天内能捕食438条蚊幼虫。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的一篇文献指出,食蚊鱼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欢吃蚊虫,尤其是刚羽化的成蚊及其幼虫和卵块。食蚊鱼的摄食强度受水温变化影响,食物组成和摄食量随气温升降而出现季节性变化。在水温22℃的情况下,小食蚊鱼每天可捕食蚊幼虫二三十条。
《环境与生活》杂志在2014年发布的一篇文章提到,食蚊鱼已经在珠三角地区繁衍生息,站稳脚跟。食蚊鱼耐污染、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幼虫有一定作用。然而,食蚊鱼也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有专家指出,食蚊鱼虽在当地存在多年,但不代表可以随意投放扩散。
多家网购平台上有食蚊鱼售卖,一些网友晒出的图片显示,食蚊鱼体型较小,有网友评论原本聚集在水面的蚊子幼虫很快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