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职场人被过度情绪劳动困扰 情绪内耗引关注

访客 2025-07-28 10:35:29 60901
职场人面临过度情绪劳动的困扰,情绪内耗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情绪消耗过大,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企业需要重视员工的情绪管理,建立有效的支持机制,帮助员工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效率,个人也应学会合理调节情绪,提升情绪管理能力,避免情绪内耗带来的负面影响。

情绪劳动在不同行业逐渐泛化,成为许多劳动者面临的困扰。本是集中在服务行业的情绪劳动,如今随着工作中“线上情绪输出”场景的增多,不少劳动者感叹,“过度的情绪内耗”远远超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努力”。

李丹洋在职场打拼近8年,她感到无论是在实体空间还是网络空间,都需要时刻保持热情微笑和情绪饱满。即使面对不合理要求,也要对同事和客户保持积极态度。这种无处不在的情绪劳动让她感到极大的内耗和困扰。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社交媒体上多次讨论过“上班的累是来自情绪劳动而不是工作本身”等话题。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阿莉·霍克希尔提出,指的是为了满足组织或他人的需求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表情所付出的劳动。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提升口碑,要求员工付出大量情绪劳动,持续取悦客户,这让员工感到身心俱疲。

长期从事劳动关系研究的陕西工运学院副院长乔昕教授指出,情绪劳动在不同行业有泛化的趋势,特别是随着工作群里“线上情绪输出”的增多,劳动者需要付出情绪劳动的场景越来越多。适度的情绪劳动有助于个人获得更多的职场发展机会,但不必要和过度的情绪劳动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银行职员刘丹凭借细致周到的“微笑服务”获得客户好评,但过度的情绪劳动也可能压垮身心。销售员李宇豪为了业绩不得不挖空心思讨好客户,长期积压的负面情绪让他患上了中度抑郁。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师曾锌表示,长期积压的负面情绪容易偷走人的工作热情,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应对过度情绪劳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劳动者需要正视并找到情绪出口,及时补充“情绪能量”。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为情绪劳动买单,例如设立带薪“不开心假”或“委屈奖”,帮助员工调整状态。优秀班组长会重视班组成员的情绪和感受,在晨会时察觉组员情绪不佳,安排轻松的工作以照顾其情绪。

乔昕建议,企业应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情绪劳动,并通过精神补偿或物质奖励的方式对劳动者的情绪劳动给予积极回应。同时,社会和企业也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技术赋能等方式,支持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今年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也聚焦于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全国首个职业人群心理咨询平台已经在天津上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