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裴瑞敏:基础科学全球遇冷,为何中国“升温”?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访客 2025-07-16 08:08:43 26929
裴瑞敏指出,在全球基础科学领域遇冷的大背景下,中国却展现出科技创新的活力与热情,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以及科研人员的努力,科技创新在中国正成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各领域取得显著进步,中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崛起,不仅提升了自身竞争力,也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一张新的亮丽名片。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讨论邀请了三位学者探讨这一话题。

宋微认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本国发展已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追求。然而,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交织,高新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之一。个别霸权国家试图通过技术垄断维护既有权力格局,将发展中国家推向边缘化。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坚定推进全球科技合作,与世界共享科技红利。创新发展是全球南方实现振兴的根本出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南方国家创造了转型发展的机遇。例如,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国家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农业、教育和医疗等关键行业的进步。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限制了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对全球创新发展格局构成挑战。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创新孵化器,中国倡导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推动构建平等、包容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目前,中国已与8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启动建设70多家联合实验室。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速现代化进程。

去政治化是促进科技合作的必然要求。美国将技术竞争政治化、工具化,胁迫盟友构筑排他性“小圈子”,这种做法进一步边缘化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创新需求。广大南方国家只有加强团结、携手共进,才能突破技术霸权主义的封锁,走上自主发展之路。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追求公正公平和互利共赢,得到南方国家普遍珍视。这些原则超越技术权力争夺的逻辑,打破科技与文明交流互鉴的隔阂。当美国等国给全球光伏产业发展下绊子时,中国光伏技术可解广大南方国家燃眉之急;第四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已经正式启动建设。2024年“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创新驱动促进非洲现代农业发展,减少饥饿和贫困。中国正在以科研合作带动项目孵化,以共同发展代替阵营对抗,让科技进步的红利惠及广大南方国家。

李长安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正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稳步迈进。科技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科技大爆发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高度重视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中国的科技进步依然处在稳步前进的途中,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锚定目标努力奋斗,中国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更快实现。

江时学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讲好中国科技故事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之举。近年来,中国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努力构建同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突围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讲好中国科技故事?首先是要讲清楚中国对外科技合作的理念,如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倡导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其次,要如实呈现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实践与成就,如中拉双向科技合作的成功案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讲好中国科技故事有助于国际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