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网友就“江浙沪”之称吵翻天 简称之争引发热议

访客 2025-07-17 12:44:54 17288
关于“江浙沪”的简称之争引发网友热议,各方就这一称呼展开激烈讨论,这场争议源于不同人对地域简称的不同理解和认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网友们纷纷发表观点,探讨这一称呼的合理性及背后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和认同感,这场讨论也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地域简称及文化标识的思考。

长期以来,“江浙沪”作为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的统称,大家都叫顺了口,习以为常。近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官方文件和央媒中对三地联合简称时,通常使用的表述却是“沪苏浙”。不少人心生困惑,难道“江浙沪”以后要改称“沪苏浙”了吗?

网友就“江浙沪”之称吵翻天 简称之争引发热议

这一讨论的缘起是2024年3月27日和29日,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了《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三省市人大官网以及新华社和央视新闻在报道时,都使用了“沪苏浙”的表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提出疑问,官方为何不用大家惯用的“江浙沪”,难道以后要改称“沪苏浙”吗?这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网友就“江浙沪”之称吵翻天 简称之争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上海经济是龙头,应该排在前面。还有人指出,“江浙沪”中的“江”可以指江苏,也可以指江西,容易引起混淆。也有网友戏称,这是三地网友争番位,“江浙沪”已经叫习惯了,“沪苏浙”连读实在不顺口。

从历史渊源来看,“江浙沪”的说法有着深厚的根基。明清时期,江苏与浙江同属“江南”核心区域,形成了“江浙”的传统认知。上海因与苏浙两地在经济、文化上的紧密联系,逐渐被纳入合称,“江浙沪”的说法便应运而生并流传开来。二十一世纪10年代电商兴起后,“江浙沪包邮”成为标志性福利。加之三地同属吴语区,文化、民俗相近,更强化了这一合称的认同感,使其从地域概念演变为全国熟知的符号。“沪苏浙”的表述则是依据我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则进行排序,更符合规范。

查询民政部发布的《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上海代码是310000、江苏代码是320000、浙江代码是330000,三地行政区划代码顺序与“沪苏浙”叫法一致。

实际上,“沪苏浙”这一表述在官方文件和央媒报道中使用已久,并非近期才出现的新提法。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上发布的文章和文件中,46篇文章将长三角三地表述为“沪苏浙”,仅有6篇文章将其表述为“江浙沪”。此前,有关方面曾公布《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的使用说明,文件中明确“省市按行政区划代码顺序排列”。

咨询上海市一政府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得知,在处理文件时,遇到同级别不同地区的排序问题时,有时会按行政区划代码排列,有时则按地理方位顺序排列,没有特别的要求,一般会视情况而定。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