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 文物与记忆唤醒历史

访客 2025-07-17 14:35:55 6119
卢沟桥是我们的纪念,作为历史文物,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这座桥不仅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卢沟桥唤起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提醒我们珍视和平、铭记历史,它承载着民族的荣誉与苦难,是我们共同的记忆符号,我们铭记历史,警醒未来。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六集大型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于7月14日20:50起在北京卫视首播,并同步上线“北京时间”客户端与爱奇艺平台。这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重磅推出的纪录片,聚焦卢沟桥这一历史地标,通过文物书写民族记忆,回望烽火岁月。

作为全面抗战爆发的历史地标,卢沟桥不仅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是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象征。纪录片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重点展陈,首次向观众披露大量珍贵文物与历史影像,如毛泽东在延安的最早视频、一二九运动现场画面、赵一曼被捕后的原始档案等。这些文物重新唤醒了被湮没的个体生命与民族记忆,使历史不再遥远。

随着时代的更迭,亲历者的声音日渐稀少。纪录片以“抢救式拍摄”的方式记录多位百岁抗战老兵及其家属的珍贵影像,为即将远去的记忆留下最后的光影证词。观众将看到参加平型关战斗的102岁开国少将王扶之老将军以及110岁的老兵任世朝等人。他们的回忆成为一帧帧历史胶片中的真相,见证着一个民族如何从战火中站立起来。

为了避免传统历史纪录片的冷叙事风格,《卢沟桥:我们的纪念》采用“策展人叙事”模式,从抗战纪念馆研究员、抗战后人、普通守墓人等多种身份切入,让观众从不同角度重新触摸历史脉络。例如,103岁的佟亦非女士重走卢沟桥,94岁的沈忠明之子在修复后的父亲画像前完成“父子重逢”,重庆一对母子用半个世纪默默守护苏联援华飞行员库里申科的墓地。这些故事细腻真实,让宏大叙事有了触手可及的温度。

纪录片原创主题曲《追寻你的模样》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倾情打造,情感主线是“这山河就是你的模样,我想念你的模样”。旋律中对过往的呼唤与纪念,配合宣传海报的视觉语言,共同构成影像外的情感延展。海报设计兼具庄严与温情,使主题传播更具感染力与识别度。

该片突破传统纪录片播出模式,依托北京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矩阵,在快手、视频号、微博、客户端等多平台同步直播。多个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超10万,主话题阅读量超1亿,相关视频全网阅读量达2.5亿。网友纷纷留言:“历史书太薄装不下他们的伟大”“能看到老人家当年的影像三生有幸”“永远铭记这些负重前行的人”。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不只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场时代的呼唤。它用真实的文物、珍贵的影像和动人的故事,让民族记忆重新活跃于当代语境之中,让人们看到和平从来不是自然的,而是无数生命托举出来的结果。这部作品不做高声宣讲,而以沉静光影写下深情笔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起一座桥,让我们不止于铭记,更勇于传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