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天气下如何识别和预防高温病 从轻微不适到致命急症
在高温天气下,人们容易遭遇高温病,从轻微不适到致命急症不等,为了识别和预防高温病,应关注身体反应,如头晕、乏力、恶心等,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并注意防晒,若出现严重症状,如高热、晕厥等,应立即就医,预防高温病关键在于提高热应激能力,及时应对高温天气。
当前,我国正经历一场大范围、高强度的高温热浪,多地气温打破纪录。在这样的天气下,了解如何识别和预防“高温病”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事件频发且强度增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高温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因体温调节、水盐代谢、血液循环等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中暑(如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高温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皮肤损伤等。
中暑是最常见的高温病之一,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身体产热大于散热时易发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此时体温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
热痉挛也是高温条件下常见病症之一,通常由大量出汗导致体内钠、钾等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其典型表现是突然出现肌肉疼痛和痉挛,常见于小腿、腹部及手臂部位,尤其在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后更为明显。
热衰竭则是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后,由于脱水和血容量减少造成的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被视为热射病的预警信号。而热射病是最为严重的高温病类型,当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时,表明体温调节中枢已失去控制能力,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危及多个器官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持续高温天气,提高警惕并采取科学措施进行防护至关重要。通过早识别、早干预,“高温病”是可以被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确保自己与家人能够安全度过炎热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