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史诗级外卖大战,掀翻行业“垄断论” 500亿补贴点燃战火

访客 2025-07-10 08:11:20 55704
一场史诗级的外卖大战正在上演,行业内的“垄断论”被彻底掀翻,巨额补贴点燃战火,高达500亿的补贴引发激烈竞争,各大外卖平台纷纷推出优惠活动,争夺市场份额,消费者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惠和福利,这场大战将重塑外卖行业的格局,未来走向备受关注。

史诗级外卖大战,掀翻行业“垄断论” 500亿补贴点燃战火!2025年7月5日晚,中国外卖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阿里旗下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协同启动的“500亿补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疯狂抢购浪潮。数据显示,当日瑞幸咖啡、肯德基等餐饮品牌订单量暴增,部分商品实际支付价格不足原价10%。美团因瞬时流量过载触发服务器保护机制,多地用户出现短暂服务异常。这场由阿里发起的补贴大战直接改写行业竞争格局,单日即时零售订单量突破1.2亿单,较日常峰值增长300%,美团App一度因流量压力陷入瘫痪。

史诗级外卖大战,掀翻行业“垄断论” 500亿补贴点燃战火

阿里的补贴计划以“红包雨+免单卡+一口价商品”为核心,通过淘宝4亿日活用户与饿了莫2000万日均订单的深度融合,构建“高频带低频”的流量闭环。其策略直指美团腹地:对商家实施免佣政策,吸引奈雪的茶、尊宝比萨等品牌入驻,全国品质好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对消费者发放“满25减21”等无门槛优惠券,瑞幸美式咖啡在阿里平台仅需4.2元,较美团低47%。这种“平台直补”模式既避免商家“以价换量”,又通过淘宝闪购的全品类拓展(非餐订单占比75%),形成对美团的多维冲击。

美团则以“神抢手+神会员”组合拳应对。“神抢手”专区推出9.9元霸王茶姬、10元肯德基汉堡等爆品,通过流量倾斜(首页置顶、算法优先)刺激用户抢购;“神会员”体系整合原会员与神券,提供每月15次免配送费、专属折扣等权益,年费198元即可覆盖高频用户需求。此外,美团在配送端推出“优享送”加急服务,支付4.2元可提前9分钟送达,强化履约体验。

高盛研报构建的三种竞争情形揭示行业变局:基准情形下,美团凭借下沉市场优势保持55%份额,阿里占35%;若阿里持续投入500亿,双方可能形成45%对45%的均势;京东若通过15万全职骑手优化体验,市场份额或调整为5:3:2。这场补贴战本质是争夺高频流量入口,目标在于将外卖用户转化为电商、旅游等高利业务客户。预计2025-2026年各平台将承受短期亏损,但中期营销效率有望提升,2027年或实现盈亏平衡。

在补贴硝烟背后,是两大巨头的技术决战。美团与阿里正以AI数字员工、无人机配送等创新重构外卖行业的底层逻辑。美团在2025年6月推出首批AI数字员工,覆盖客服专员、生意店长、运营专员和排班专员。其中,“客服专员”已在教育培训、家居等20多个行业投入使用,5万家教育培训门店夜间留资率提升40%;“排班专员”通过智能调度,使骑手日均配送单量从30单增至40单。阿里更早布局,1688推出的免费“AI数字员工”可使商家运营人力成本直降80%,并通过“AI店长+素材运营”组合帮助中小商家零门槛上线。

美团在迪拜试点的无人机配送已开通4条航线,配送时间仅需5-6分钟,预计2030年覆盖迪拜33%区域。其“城墙模式”可在复杂地形中自主导航,解决信号干扰问题;北京长城航线开通次日即完成紧急医疗物资配送,凸显技术突破。阿里联合饿了么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开通全国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载重5公斤、速度提升60%,专攻医院、写字楼等高峰场景。

面对补贴战引发的行业乱象,监管层果断亮剑。2025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明确禁止“二选一”、算法歧视等行为,并要求平台优化派单系统,避免以“系统最优”为名压榨骑手劳动时间。这场约谈标志着平台经济从“流量狂欢”转向“责任重构”。具体影响包括合规成本激增、竞争规则重塑和技术监管落地。

三线及以下城市正成为外卖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下沉市场外卖用户规模突破3亿,订单增速超一二线城市2倍。美团以“百亿补贴”巩固份额,推出“拼好饭”低价套餐;阿里通过淘宝闪购的“县域特色菜”活动,吸引三线城市用户;京东则以“家电3C一小时达”差异化切入,客单价较餐饮高3倍。

起源于广西桂平的跑腿快车,以轻量加盟模式吸引1000多名乡镇合伙人,在2000多个乡镇织就服务网络。其“熟人社交+顺路代买”模式针对农忙季推出田间套餐,建立起区别于巨头的护城河。数据显示,下沉市场67%用户为女性,每周点外卖3次以上,“亲友推荐+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决策链特征显著。

政府通过“快递进村”“外卖下乡”等举措打通配送网络“最后一公里”。多地政策推动配送成本降低、服务覆盖提升,例如重庆发布《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要求商家建立数字化食安追溯系统,为乡镇市场规范化运营提供保障。

这场史诗级对决已进入新阶段。短期看,补贴战仍将持续,但长期竞争力取决于生态协同与技术壁垒。美团通过“零售+科技”战略,将外卖流量导入闪购、到店等业务;阿里则以淘宝闪购为支点,整合饿了么、飞猪资源,构建“电商+本地生活”闭环。京东凭借供应链优势,在3C、服饰等品类实现差异化突破。

美团“神会员”通过198元年费锁定高频用户,提供无限配送券、优先抢购权等权益;阿里计划在8月底前将饿了么日订单量提升至8000万单,后续可能转向会员绑定、时效承诺等非价格竞争手段。双方争夺的核心,是将外卖用户转化为生态内其他业务的长期客户。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行业探索环保新方案:美团“青山计划”推广可回收餐盒,用户押金模式使周转率提升至85%;阿里联合饿了么试点电动车换电网络,降低配送碳排放。此外,预制菜B2B供应链崛起,叮咚买菜自建中央厨房开发300款预制菜,客单价提升40%。

美团海外版Keeta在中东上线后,用户日均下单4-5次,无人机配送在迪拜高温环境下展现优势;阿里本地生活将“蜂鸟即配”系统出售给东南亚巨头Grab,使其配送效率提升40%。双方正从“复制中国模式”转向“本土化创新”,争夺全球5万亿美元外卖市场。

这场战争没有终局。在中国外卖战场,阿里与美团的史诗级对决仍在继续——这不仅是商业帝国的权力博弈,更是数字经济时代效率与公平、创新与监管、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终极考验。当500亿补贴化作消费者手机里的优惠券,当无人机掠过城市的天际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阅读
分享